特殊学生不特殊

陈晓辉老师的讲座《浇花浇根  育人育心——如何应对班级特殊学生》一上来就诠释特殊学生,实际是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不特殊,要改变教育方法,充分挖掘特殊学生的能力,就能创造教育传奇。

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

她列举一个个自己从教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让我们去感知她的教育智慧。

如,她的学生播放不合时宜的歌曲时,她组织老师们与同学们比唱,让学生心服口服;

她班级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意义,连照片的张贴都有要求;

对待问题学生,她与本班、本组老师合作设计机会让这些学生看到或听到被表扬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改变对自己、对老师的认识。

她说“家庭教育缺少前途理想教育”“大学之大,不在于学校之大。而在于精神”“爱需要载体”……

是啊,陈老师真正的站在一个“老师”的高度去审视每一位学生,哪一个是特殊的呢?

正因为特殊,才有了教育的突破口,尽情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哪一个又是不特殊呢?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外化于行的不同显而易见,内在的性格、方法、态度、潜力……更需要老师的敏锐地发现,才能有的放矢。

老祖宗教我们“有教无类”,现在回过头来想来,提出“如何应对班级特殊学生”这个命题确实有些欠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