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监管在不断地升级,行业在不断的接受考验,撑下去的平台基本上都会存活,撑不下去的基本上就没机会了,对于下半年新的整治,小编在密切关注。不难发现,有“三座大山”一直压在P2P的头顶踹不过气来。有些平台已陆陆续续扛不住压力,直接被拍死在沙滩上。这“三座大山”如果能有效突破和推倒,那么P2P就真的要“火”了。
1、第一座大山:银行资金存管僵局
网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和整治精神明确指出,P2P平台需要对资金施行“银行机构存管”。今年1月和6月,农行、民生银行等先后发布公告暂停了P2P网贷资金存管接口,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如噩梦一般,闹得整个行业当时寝食难安,夜不能寐。这是在监督政策下分离平台自有资金与客户资金,规避资金池风险,进一步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当前,90%以上的平台并未真正实现资金存管,哪怕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也仅仅只达到存的功能,并未实现管的效力,并不能严格界定为资金存管。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银行门槛过高、P2P实力较弱、风控不严、背景不深、系统开发成本高等,所以银行在选择平台做资金存管时是非常谨慎的。
目前,银行与P2P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合作有三种模式,分别包括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较易操作,是目前业界的主要合作方式。要想推翻资金存管难这座大山,除了平台要拿出十足的诚意和实力外,还需银行拿出大哥的风范,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2、第二座大山:刚性兑付金身不破
打破刚性兑付,做纯度100%的信息中介是监管层对整个行业的定位。保守估计,全国运营的诸家平台中,至少有80%以上的平台通过股东担保、设资金池、设风险备付金等多种花样或明或暗进行兜底或垫付。刚性兑付问题已然成为整个网贷业态健康发展待攻破的一座大山。扒开我国整个金融史,刚兑的问题并非P2P的专利,传统金融大鳄(银行、信托、资管等)都不愿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想推倒刚兑这座大山,先得找准四大穴道:①投资思维要重塑。我国的投资人被宠溺惯了,他们完全不考虑风险因素,只看收益高低,一旦发生风险就到金融机构去“维权”。这种投资“惰性”真的要改改了。②平台内功要苦练。P2P本职工作是做好资金与资产的撮合对接,只有平台将自身实力提升上来,完全可以利用实力优势,让P2P无需作出刚兑承诺。③相关机构要关罩:政府隐性担保和兜底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地突破,整个金融市场的打破刚兑目标和进程就会打折。因此,机构要大力推进金融行业去刚兑进程。④江湖名声要顾及。每个平台的出事均伴随着投资人的群体性事件,投资人打砸、抢东西、游行、维权事件,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还需科学预判社会负面影响,妥善处理好相关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所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
3、第三座大山:信息360度无死角披露
平台作为中间人,给借款人和投资人架起了信息的桥梁,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融资效率,这才是平台真正存在的价值所在。根据网贷监管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小编认真严肃地对照原文一个一个地数,P2P需在自己的官网充分披露融资信息、风险揭示信息、机构经营管理信息等多达50余条。从各地的专项整治文件来看,对P2P的信息披露也做了详实的要求。试问,当前有哪家平台能够完全做到充分、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有哪家平台没有对自己的平台信息进行粉饰?有哪家平台家丑愿意外扬?如果平台做不到监管的信息披露要求,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平台就产生了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就难免会被蒙在鼓里。这也是P2P整治阶段的一座大山。
要推倒这座大山,不仅需要监管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信息披露的行业标准,并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规范平台的信息披露工作;另一方面,P2P平台也要自觉、自律、自醒、自查、自纠,要有崇高的契约精神,拿人钱财,替人消“息”。
以上三座大山一旦被夷为平地,那么整个行业将迎来一马平川的发展势头,对平台是好事,对投资人是好事,对市场更是好事,大家皆大欢喜。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诚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