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易仁永澄
时间:2017.5.14 晚上8:00
学习类NO1:《这样读书就够了》
课程大纲:
学习能力是能够促进所有能力的元能力
学习能力与读书:内化与应用知识
拆书帮便签学习法
学习能力与手机:分析与整理知识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学习的问题在“学法”而不是“教法”
对学习的理解:由“知识为中心”→ “以学习者为中心”【成人学习】
拆书法的重点:
提升自己的能力
解决问题
创造价值
拆:转换、拆为己用
拆书法的本质:提升成人学习能力的方法论
企业培训的弊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
大学校长:推荐教的能力“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游戏化 ”
作者:学习效果主要在“学”,不在“教”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
芬达小奖、得到、在行
喜马拉雅、豆瓣、微博
Why?——知识焦虑、恐慌
比如: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别人都在上
感觉“时间没浪费、看起来很努力”→ 麻痹自己
打开率和播放率在下降
花了钱,听不完,心中存在“愧疚”不是知识付费带来的新问题
——买书,但不看
——本质:是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
张亮:大部分人不能从知识付费中得到价值
任何一个市场要健康发展:靠买方的判断力
提升学的能力、方法、技巧 →“拆书法”
从问题到本质
从理论到方法
从工具到实践
→ 形成体系:社群、拆书家手册、拆书帮运营手册
《拆除你的沟通力 》
(二)学习能力与读书:内化与应用知识
建立读书习惯的目的是什么?
期待的变化没有出现——当人们被问到应该怎样读书时
应该回答:你说的是什么书?你是什么目的?
——但是人们总是回答“我觉得~~~”
从全科到分科
读书的目的是:
为了考试?
消磨时间?
增长见闻?
→ 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式读
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自我导向
内在驱动
聚焦于解决问题
关联学习者经验
强调实践
反思:对学习的认知
P:学院式学习,希望把书读完,拿到干货,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A:成人学习,符合“五大公理”
拆书帮“慢成长”理念
自己身上找原因、方法,加要求
找到你需要的“知识”【合适的医生】→ 为了治病,主题阅读 = 多人会诊
学习能力是元能力。提升很慢,但回报最高。
回答问题:
你记住所有的东西有什么用?【行走的数据库】百度一下即可 → 不会因你能背书变成“专家”
20%对书是精华,对作者是精华,对你一定是精华吗?
(三)拆书帮便签学习法
三张便签【不同颜色】:
I 标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标准:诠释、准确、清晰、致用
A1 标签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A2 标签 :以后我怎么应用——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 最后把A2便签都拿出来,贴在办公桌前或墙上,时刻提醒自己去实践。
(四)学习能力与手机:分析与整理知识
你看手机的时间和看书的时间哪个多?
信息:
——1天要喝8杯水
知识:专家、权威、包含上下文。【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肾功能没有问题的成年人,一天喝2000ML水
分析的关键:追问“前因后果”
整理的关键:清晰“适用边界”
前因后果:
怎么引出信息?
这些事为什么对我很重要?
跟我没关系——直接“关闭”
提出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如何验证和排除“假设”的?
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这么做之后怎么样?
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
适用边界:
相反的例子
(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待知识分为三类人:
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顺我者点赞,逆我者不看【为自己已有的观点服务】
构建体系让人有稳定的根基、框架、清晰、成长性的思维,而不是永远在追求“新信息”。
什么叫“知识体系”?
不是点、线,而是“网”
相互之间有链接、支撑、关系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点:收集【信息碎片】——领导的话、微信、书、培训、读书会、社群~~~
追问“前因后果”→ 线
追问“适用边界”→ 平面
与自己关联:反思和行动(A1【过去】和A2【未来】)
最佳填充物:案例【自己的、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