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这一章多被用来证明道家对仁义、孝慈、忠臣的批判,似乎没有仁义,会有大道,没有孝慈,六亲才和,没有忠臣,国家才清明。这么一搞把人脑子全搞乱,我们还要仁义、孝慈、忠臣做什么?几千年的礼义教化全是害人的?
这么理解是把因果搞颠倒了,老子意思是说,大道不起作用了,有仁义出现收拾人心;群体关系出问题了,有孝慈来规范人伦;国家昏乱了,有忠臣出现挽救时局。
这应该是一种正面的态度,难道大道废了,就让人民流离失所?六亲不睦了,就让人与人之间互不理会,形同路人?国家昏乱了,就应该让他灭亡,不允许忠臣拯救?如果老子是这个意思岂不太冷血了,这与他主张的安宁社会可不符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会,与第二句“慧智出,有大伪”有莫大关系。“伪”在今天的词汇中,是个贬义词,由此影响到对“仁义”、孝慈、忠臣的妖魔化。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一句是后人所加,竹简本无此句。如果这个观点成立,此章的文字应为,“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样的话,仁义、孝慈、忠臣立刻就有了正面的意义。
这个“伪”字,在古人的语境中,未必是贬义。荀子说,“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并不是假的、扯谎之意,而是“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人性有恶,而善完全是人为的结果,所以要重视教育,培养人人为善。
“慧智出,有大伪”的“伪”字,亦是人为之意。一旦智慧出现,就会有人为的仁义、孝慈、忠臣。
在《道士》曾谈到老子的两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没有区分、混沌纯朴的世界,在此世界,人类的情感、志意、行为都是自然的表现,有仁义之爱而无仁义之名,有孝慈之实而无孝慈之称,有忠义之行而无忠臣之誉。但人类智识出现之后,万物有了区分,人群开始争斗,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事件就会发生,于是有了不仁不义,不孝不慈,不忠不义。这样的局面继续恶化,人类整体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于是有圣人作,标榜仁义,鼓吹孝慈,称誉忠臣,希望给混乱无序的人类世界一个存在下去的规则。
道家实际上也认可这一点,只不过他认为仅有仁义、孝慈、忠臣还不够,还应该回到源头去,这个源头,就是混混沌沌、纯朴自然的第一世界。
老子在第十九章继续阐述他的观点:“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八章说到大道废,仁义不得不出,六亲不和,不得不以孝慈规范人伦,国家昏乱,就会有忠臣挺身而出。但是,这种局面毕竟不是老子理想的社会,要回到无争、无为的第一世界,才是长治久安的良药。所以智慧的目的,是没有智慧,仁义的目的,是绝仁弃义,孝慈的目的,是摒弃孝慈,如此,民利百倍,盗贼无有。
但是,十九章第二句是“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似乎与老子的理念不符,所以,我大胆的说,世传本这一句绝对有问题。而且,此句就儒家的理念而言,也大有问题,仁义孝慈在儒家可是同一类词,意义可以彼此相系,在这里,却成了对立面,仁义没了,老百姓反而即孝且慈。《论语·学而》第二句,有子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欲?”孝悌是仁义的出发点,二者何时成了对立面?
有学者整理郭店楚墓竹简本,提出了新的版本,“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鸟吐哺饲雏是自然的爱,但人养儿有时是为了防老,这就是“伪”和“虑”的结果。就像韩非子所说,父母亲生了男孩,欢天喜地,因为添了一个劳动力,如果生了个女孩,垂头丧气,因为多了一个赔钱货。所以,老子说,要“绝伪弃虑”,老百姓就会恢复像婴儿一样的纯朴状态。季子,指小孩子、婴儿。老子经常用小孩子来比喻人无智无欲的纯真自然状态。
以此“三者”治理社会还不够,最根本的还是要使老百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素,没有染色之丝,朴,没有雕琢之木,意谓百姓归于纯朴。少私寡欲,而不是无私无欲,为什么说“少”和“寡”?人毕竟有最低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才能生存,但这种需要不是欲望,欲望是越多越好,但需要不过是“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仅取所需,不取所欲,“为腹不为目”也。
老子说:“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也就是“绝学”的意思,让老百姓没有个贪婪多欲的效仿对象,老百姓无从学坏,天下岂不太平,又有何可忧?但是,这个世界的坏榜样实在太多,但你是否能把握住自己,不为所动呢?
人类智识充分展现,使区分、争竟的世界精彩纷呈,奇物滋起,人人似乎在欲望的路上追究逐不止,这个时候,要想使人类回复混沌、纯朴的世界何其难哉!
美国人有科学精神,凡事喜欢搞实验,做调查。有一次,美国人搞了一个街头调查活动,随机采访大街上的行人,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件隐身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干吗?80%的采访者说:“抢银行。”这个故事多么可怕,我们身边80%的人有盗贼的心。为什么他们没有采取行动呢?因为有录像头,有警察,恐怕抢劫不成,反而锒铛入狱,所以,要维系世道人心,法律的作用很关键。
但是,如果天下大乱,法律不起作用怎么办?这个时候,宗教家出场了,他会告诉你,人有灵魂,有来世,这辈子做好事,下辈子得好报或者灵魂上天堂。宗教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让人有所敬畏,不要乱来,因为有来生,有灵魂,你在此生的作为影响到你的下辈子,影响到你的灵魂是否得永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定纷乱的人心。
但是,如果人不信宗教怎么办?他不信灵魂,也不相信有来生,他只认为这辈子过得快乐就可以了,怎么办?儒家的作用体现出来了,你只要真诚,按你的良心去做事,行善的力量就会从心里源源而来,而行善的快乐,是取大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儒家的文化,充满了乐感,儒家的人物,从不会对未来悲观,对现世绝望,他会以刚猛精进的精神投入到艰辛之途。就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正当儒家摇唇鼓舌,拼命宣传的时候,道家投来一束冷静的目光,这还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你一谈善,就有个恶,一谈美,就有个丑。真正的快乐是没有了善恶的观念,没有了美丑的区分,无名利是非,心境空虚,宁静、平和、纯朴、自然,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道家的思想,才是对治人心之病的良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