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部的历史过往
在17年下半年,由混沌大学倡导,分社组织,福州很多混大同学有了自己的班级归属,赋予了线上同学能体验线下温暖的属性。在分社鼓励和组织下,多个班级成立了班委组,依次组织线下活动。由于福州地域文化等诸多特征,各班级的线下活动活跃性不高,不能达到各班委组和分社的预期。
在混沌中,各班班委自发组织,多次碰面研讨,最后在03班和01班的共同发起下,各班班委组的不懈坚持与努力下于2017年10月联合举办了第一期的线下活动,但是很可惜,活动以失败告终。至此各班班委组并没有放弃,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总结,于17年11月成功发起了第二期线下活动,活动参与人员达到二十余人。之后在12月又成功发起了第三期线下活动,活动门票在短短半天时间被申请一空。
从线下活动的混沌到一个完整呈现,各班班委组成员积极贡献个人资源,牺牲个人时间,不断深思研讨,不断自我批评,坚持与努力最终没有白费,从0到1有了落地呈现。
至此沉淀出了一批有思维、有执行、不求回报、努力付出的组织成员,形成了我们现有的活动部雏形。
2.活动部存在的环境和意义
活动部的行成其实是有一定的特殊原因的,由于分社设立在厦门,福州和厦门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一些高频次问题不能得到高效解决,这样一来就创造出了需要有一个内核来消化高频次问题的需求,从而自然生长出了混沌福州站活动部。
活动部其主要功能是组织线下活动,是混沌大学福州站的功能性平台,所以公益性和学习型应当是活动部存在的形式。
基于公益性和学习型以及活动部的构成人员的特征(1.多数都只能在业余时间参与或低频次参与。2.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活动部应当呈现的是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核心理念,以提供给混沌大学福州站全体同学创造线下交流、交友环境为核心功能。
3.关于活动部的文化建设和定性逻辑
当我们发现到活动部的公益性和学习型的特征后,那么我们还会发现这是一个松散型组织,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内核来凝固这个松散型组织,是其在未来人员流动交替、活动不断分化迭代中不会迷失不会跑偏?
那么在这里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可以传承的文化,里面包裹了活动部的价值观,基于价值观我们有一套积极、开放、包容的《基本法》,能够让其在未来的延伸出的功能上;活动组织形式上;赋能型功能时效上;以及其他多元的分化进程中保持健康。
4.关于框架的顶层设计提议
基于功能属性和定性原则的形态讨论
基于文化建设和价值理念的边际讨论
基于《基本法》属性和原则的讨论
基于以上议题方法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