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放暑假,不是去重庆哥哥姐姐那儿,就是在姑姑家。那儿是一个院子,一共七户人家,房子呈一字排开。姑姑家是靠中间位置的一户,她家的地坝是几户里最大的。地坝旁边有个洗衣槽,对着隔壁家的地坝的侧面。洗槽和墙壁间有条路,把几户人家的地坝串联起来,是人们来往的必经之路。没事儿我们院子里的几个小孩总爱跑到上面玩。我和隔壁家的燕妹姊(发“几”音)毅娃儿(他们把毅的音发成“应”)姐弟俩关系最好。再隔壁的一户有个小女儿,比我们小两三岁,也有点娇气,都是燕妹姊和毅娃儿主动找她玩。院子里还有几个未成年,年龄比我们大,一般也不和我们玩。
据姑姑和爷爷说,我从一岁开始就待在姑姑家。到五岁的时候,要上幼儿园了,才回到家跟爷爷一起住。我也说不清对姑姑家的眷恋感是在那四年培养起来的,还是在姑姑家消磨假期时光的时候。
那天下午,燕妹姊不知怎么想起来的,去小河对面她同学家借了几本书和杂志,其中有《水浒传》和《故事会》。她和她弟弟还有我,我们三个就坐在姑姑的洗槽上,各拿一本,看了又换着看,从下午两三点一直看到太阳下山。
我也不记得那本《水浒传》是全本还是只是上册,反正就囫囵吞枣地看,看着看着就没下文了。我甚至不记得我看完没有。前几年把《水浒》找来看,看到似曾相识的关节,心里就有点温吞吞的感觉。
那是我们几个唯一一次一起坐下来看点什么的时候。后来回想起来,那天傍晚的天色很美,不知道是潜意识有意为之,还是那时候的夏日傍晚确实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