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得志六十多岁,穿着整齐,细瘦身材,见人爱笑的脸上总挂副金边眼镜,小镇古庙旧街常有他蹓跶来蹓跶去的身影。在旧书摊前蹲上半个时辰,在算卦点前听人白话,有说书耍把戏的能在外围站上半天,偶尔哪个地方有新发现的碑刻,听说后更是忙不迭赶到,端详来端详去。
那些看上去很真实的乡党们,见到他都恭敬地点头招呼,熟悉的还会叫声“米大官人”,在西门大官人曾经臭了大街的鲁西南小镇上,这名字让人叫起来,颇感滑稽,老米却若无其事地应答着,满脸的皱褶里都挂着笑,那笑里还闪着几丝光亮,大约是老年人的油腻吧!
老米也是从小米长起来的。据说老米还是小米的时候,最爱读《资治通鉴》,从“政”三十年读过二十八遍。上世纪八十年代,小米本科毕业,最后落脚在一个古朴却不发达的小镇。那年月本科绝对是金字招牌,镇领导一看天上掉下这么个金蛋,兴奋得直拍掌,当即安排到镇党委秘书的位置上。不久大家发现,年轻的小米不怎么说话,没事就端本《资治通鉴》,大姑娘小媳妇们常逗他:“米啊,整天看这书有什么意思,咋不换个样?”小米大多笑笑,伸出大拇指:“最高不是读了十七遍吗?咱们普通百姓,不是更要读七十遍、七百遍?”有时也幽它一默:“嘻嘻,一招吃遍天下鲜呀!”大家看小米年纪轻轻却热衷旧书,且是当官的、当大官的都喜欢读的旧书,便半真半假称他“米大官人”。小米开始听着不顺耳,禁不住人家官人长官人短地叫,慢慢真名倒不“得志”,得志的是“米大官人”。
小米虽说不言不语,但入戏很快,什么领导讲话、报告、汇报之类的公文不过一两个月就写得溜溜的。语气、用词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与书记的风格气质极其吻合,很多人都以为是书记自己动手。有次书记指指小米:“这个少壮派的杰作,可造之材!”小米很知趣地忙谦虚道:“哪里哪里,还不全仗书记大力栽培。”其实心里很受用。小米上心又很用功,自然驾轻就熟,加之好些时候书记不用材料,往往现场发挥,听会的私下里面对书记,更是一脸任谁都不会怀疑的真诚:“书记胸有成竹,真是出口成章啊。落到纸上就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啊!”书记有时点点头,有时只微微一笑。小米后来才知道书记原来是跟县委书记干过专职秘书的,也是当年秘书帮里的少壮派。
小米空闲时间渐渐多起来,开始自己琢磨点东西了。那天一上班好多人神秘兮兮地望着小米,却又不说什么,小米扶扶眼镜,摸摸头发,看看衣着,没有什么啊,到办公楼大厅照照镜子也没什么异样,心里就有点毛毛的、怪怪的。到得办公室,把当天的报纸送到书记那里,自己也浮光掠影地浏览起来,突然省报理论版有篇《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刍议》,署名米得志,很打眼。小米突然醒悟,一定是这篇文章,怪道刚才给书记送报纸时,瞅自己的眼光有点怪呢,估计好多人都早已看过当天的报纸,也肯定早有人给书记汇报过了。小米心里不由扑腾个不住。
打那,小米写东西的兴致越来越高,省、市报纸上经常出现米得志的大名,文章有长有短,有文学创作也有业务思考。一时间小米成了小镇名人,虽说只有两年不到,知名度却火箭般突突地直窜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