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好好学习》
作者:成甲
阅读时长:2个番茄钟
输出时长:3个番茄钟
001 数据、信息与知识
数据:最原始的记录,是各种分散孤立的杂乱的文字或材料。如“山羊”、“山坡”、“草地”等。
信息:对数据进行加工,建立网状联系,整合成为一种理解或表述的方式。如“羊在山坡吃草”。
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如“有羊在山坡吃草,看来这片山坡适合大量放牧,并可建设山羊养殖基地”。
成甲老师在引言中,把知识定义为能够改变行为的信息。
读书营的一百场分享,各位牛人大咖分享的信息铺天盖地,涵盖面极广,我们如果只是听过、总结过、思考过,都不算是获得知识。唯有切实的用这些信息改变思想认知和具体行动,对个人而言才算是学到了知识。
我们中学所经历的填鸭式教育,是把大量知识在短期内强塞进大脑,结果毕业没多久就全部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客观真理并没有内化为能够指导我们行为的具体知识。
不可否认,有些信息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认为书中所定义的知识应该是指“致用类”的知识或信息。
002 临界知识
作者以牛顿第二定律F=ma,解释临界知识是更广泛、更普遍指导行动的具体而基本的规则。
于是我有这样的认知:临界知识是科学的基本规律,尤其是人文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定律。
我理解较浅层次的临界知识,是从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中总结出做某类事的普遍的规律,也即用底层信息指导自己的行动。
003 读书方法
成甲老师推荐的读书方法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郑昊老铁在0227的榜样采访中,也分享了他的3Q读书法和主题阅读方法。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的RIA标签法,都是指导大家读书要以问题为导向,不要通读全本,而是选重点、重实践。
我一直认为他们的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自认为学不来,因此虽然知道这些方法,仍然陷入“从头到尾翻完一本书”的读书误区。
果真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004 习惯性防卫与绿灯思维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应激反应,心理层面通常表现为自认为不行,或者用不感兴趣来掩饰不敢,遇事情习惯先去找外因。
绿灯思维是把困难视为机遇和挑战,并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
前段时间营里日报组招募,我看到要求,第一想法认为自己不行,展开了自我否定与怀疑,真的望而却步了。类似的还有工作、生活上的挑战,我一向是躲得远远的。
该如何应对?摆正心态,迈开尝试的第一步,先从打开并填写报名做起。
005 以慢为快,不着急
作者提出了“结硬寨,打呆仗”的观点,也就是不求速成,抓住真正阻塞的点,集中力量打攻坚战。
我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只看局部不辨整体,经常是头疼医头,脚疼治脚。这样子处理问题治标不治本,相同的问题还会以另一种方式重现。
我的改进措施:比如在看文章中某个新颖的观点,先从相似或相反的角度思考,并衡量文中观点能否与实际相结合,尽可能深入思考。
006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践行以慢为快,很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一味地慢,并引以为荣。
时间毕竟有限,我们不能在所有环节上都认真思索、慢慢学习,因此先判定最核心关键的环节。
例如,如何学好英语是困扰我20年的大问题,如果以慢为快,很容易得出要踏踏实实背单词、稳扎稳打学语法,从细节和基础下功夫的结论。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判断出学英语的核心环节是真正需要的语言内容以及口语表达,并在这个环节上下硬功夫死磕,才能学得快学得好。
工作中也是如此,要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全力攻克,在细枝末节上的盲目勤奋毫无意义。
007 小结
很多方法我都知道,却选择了围观。原因是,我先入为主认为自己学不会,进行了习惯性防卫。
接下来我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让思维大开绿灯,分析关键要素,重点突破心理障碍,攻克核心问题。
(4278-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