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经济学,我们或许会想到那些经济学理论,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等。其实我对经济学的教育模式一直存在疑惑,高校里的大部分经济学教育都是高谈阔论,单纯地讨论那些经济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经济理论的逻辑过程,这是致命性的失误,完全没有发扬经济学的魅力。这样的做法一度使得学生一谈经济学就色变,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击溃了。其实,经济学很好玩的,尤其与大量的事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形象地学习经济学。
比如说,机会成本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特别是它与事例联系起来更有趣。我们都知道机会成本就是做某件事而放弃一些东西。举例来说,你要上四年的大学,那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这四年的时间你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工作赚钱,演电影等等。举个更有趣的例子,我在一个课堂上听到的。老师举了一个瘦与美食的关系,瘦的机会成本是少吃美食,相反,多吃美食意味着瘦与自己无关。虽然只是老师随口说的一个案例,但我们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美食与瘦其实没多大关系,并不能算是机会成本。
更多有趣的地方就不多说了,等待你们的开发。其实经济学的学习真的很有趣,但关键在于方法的作用。高校里的经济学教材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只是一些理论的堆叠,过于理论化。如果采用曼昆的经济学作为教材,我想学生的热情都会被点燃,这本书算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深奥的经济学知识,有大量的现实案例供我们参考,意义非凡。多的就不说了,其实关键还在于学生本身,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