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子开学第一天。晚上儿子回来后,我邀请孩子到外面餐厅和我一起学习,儿子欣然同意。儿子坐定后,我说:段老师在微信群里建议让大家把新书提纲用思维导图画下来。
儿子说:不行,太多了。只数学一门就发了三本书。
我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呀!
儿子坐下后,打开书。笑着说:我等着历史老师表扬我呢?
我也笑着说:历史考试考的好?(我纳闷儿,好像历史考的不太好呀,不知是不是今天在学习做了什么好事,和历史老师有关。)
儿子:不是,是寒假作业做的好。别人都是整理知识点整理了一两页,或者一页都不到。我整理了五六页。
我笑着说:哎呀,真的吗?那做得真好,老师没表扬,妈妈先表扬。
儿子:我把整本书翻了一个遍,所有重要知识点都整理出来了,A4纸整了五六页。
我:原来寒假作业做的这么用心呀!质量这么高,做得真好!
儿子:这次期末考试主要还是副科拉分了呀,副科的名次太低了。数学我在班里是第七名,副科有的在年级都三百多名,如果副科能一门多10分,我可能就能到年级120名左右。
我:嗯,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太好了!三门副科的问题出在哪儿?背不会还是不理解?
儿子:不好背嘛,关键是有些背会了,做题的时候还是打不上,好多还不知怎么来回答,或者答了不准确。
我:这学期有重点学习,保持三门主科不退步的情况下,把副科往上提提,慢慢一定会越来越好!
儿子边翻书边说:今天讲这数学,我感觉老师就是把这些东西念了念,我听过之后知道这些有的是《必修三》上的内容,就把《必修三》找出来,把有些东西补充上去,书上我写的这些全是我自己补充的。(确实是,书上孩子写写画画补充了很多内容)
我:是吗?不清楚的知识点自己查资料来补充,这学习态度太棒了!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呀,状态调这么好,这样的学习态度一定能学好!
儿子:其实,这类数学我不是太喜欢,我喜欢后面这类…….
我:不喜欢的依然这么用心来补充、完善,做的多好呀!
说着儿子把书翻到后面他喜欢的那些章节,让我看,给我讲今天他自己补充的公式,这个公式在题中怎么套数据,哪些数据怎么演算能带到这个公式中来,儿子详详细细在给我讲。我一个也不懂,只有开心地听他讲。
看到儿子这样的状态我很开心,这就是我渴求的状态,目标清晰、行动有力,愿意主动沟通交流,儿子努力学习的状态不再是负重前行,拖着很多的压力去学习,他学习的状态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就感、进而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之后自己从内在迸发出来的热情,是他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启动后,他自己真心愿意付出的主动学习态度,而不是被迫无奈,带着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一些外在的压力去努力学习,这两种学习态度的效果和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主动学和被动学孩子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
通过孩子的最近状态的改善,我发现真正想要孩子拥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出孩子的内动力,孩子的自身的情绪、以及孩子和父母、老师以及周围人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周围这些重要他人,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最佳赋能师,多看到孩子孩子的进步,多欣赏、肯定、鼓励孩子。而不是做个差评师,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毛病和不足,急于想要去纠正孩子、教育孩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每个孩子都渴望背父母看见。儿子寒假期间参加了一个志行营,在这个营中老师帮孩子们树立理想目标,扫除他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清理孩子们内在影响学习的生命通道,最重要的是结束后要求家长持续配合,每天给孩子赋能,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反馈给孩子。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在想:孩子在营中老师们都那么用心像给孩子重新回炉一样,孩子已经有那么大变化,回到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好好接住“重生”的孩子,让孩子好的状态持续保持下去。于是,我也就坚持每天给孩子赋能,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说给孩子听,刚开始我以为这些对儿子来说他会不会觉得是小儿科呀?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就对儿子说:这是老师布置给家长的作业,我得每天去完成,不然老师对你们那么用心,家长再不用心,真是愧对老师了。
孩子笑而不语,等着我赋能。就这样我每天坚持去说,慢慢地我发现,这已经变成孩子的习惯了,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就会到我跟前说:来,说今天的赋能吧,我要睡觉了。
于是,我把孩子当天的大事小事做的好的地方全扒拉个遍,说给孩子听,孩子听完满意地去睡觉了。
谁说孩子大了就不喜欢被父母夸赞了?觉得那是小儿科了?就算长到成年人,每个人也还是喜欢听好听的、夸自己的话的。哪个成年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别人真心夸赞自己不喜欢听?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听是因为,父母在做的过程中带有目的性,或者说的很牵强、不够真诚,亦或是这边刚夸赞两句,接下来猛地来个“但是……”,一个但是把前面所有的好全部抹煞掉,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拿着那个好的幌子来引诱自己,实则是想来教训自己的。这样的夸赞谁都不想听,因为他知道你说的到最后准没好话。所以,还不如不听你说呢。
如果父母在说完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之外,顺便也想把孩子某个不足之处说给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先说完好听的话。然后再说,如果你在哪些方面怎么着怎么着就更好了。这只是妈妈的建议,想必你会有更好的方法,来完善这个部分。
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听,有肯定、有鼓励、有建议。这样的话才真正能入心,这样的沟通才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