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孤单,越工作越社恐。
父母说我小时候是非常活泼的,性格也很开朗,喜欢到村子里到处乱跑,经常到别人家里窜门,压根儿就不知道腼腆两个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就变了,变得胆小了,懂得害怕了,知道自卑了。
我还记得小学中学的课堂上,我是有多么害怕老师点我的名字。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真的不行,除了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我的嘴里似乎说不出很有逻辑的话语。
而且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那是发自内心的害怕羞怯。记得有一次,历史课堂上,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先是小声地回答了一遍,可能真是声音太轻了吧,老师叫我再说一遍,声音大一点,我又重复了一遍,老师还是觉得不满意,如此回答了好几遍,我的音量也只是比最开始响亮了一点而已。
其实直到现在,再面对这种情况,我想我还是依旧害怕。害怕那种十分安静的场所中,我鹤立鸡群地在中央,边上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你,感觉自己都要喘不过气来。
习惯性让自己隐藏在黑暗边缘之处,不愿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更愿意一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待着。他人的狂欢总是与自己无关,对于他人的谈话我也总是保持沉默,需要我的回答时我也只是微笑点头。
有时我会反思自己的这种状态到底怎样,可能有利有弊吧。
听到过很多说法,说内向沉默的人有着自己的优势,相比外向者,内向者更容易沉得下心来做事思考问题。我想,每种性格的人都应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我是一个内向者,我要懂得利用好我的内向。
不喜欢社交,那就拒绝,留下时间给自己。现代成年人的社交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也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这里。把这些时间积攒下来,用来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价值,这个社会很现实,只有当自己有足够能力的时候,你才拥有话语权。
不要把内向当作避风港。我有时会想,我害怕周遭的一切,不愿意与他人谈话,会不会是我内心的自卑。我是不是在用内向的性格掩饰我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我想我是有的。我会就这样安慰自己,不要强迫自己和他们聊天,我性格就这样。
但这种情况下,有时遇到自己难以接受的事情,自己不认可的事情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保持沉默,这样的我让自己也很唾弃。
我想,这种“内向”下的我是有问题的,我不能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于性格。
那应该是我的无能沉默。
我的无能沉默,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更会让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