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两个星期了,我们却无法全面开展工作。我们的下游单位是全国各大书店及图书馆。由于疫情,这些单位还没有对外营业。
当地的新华书店在各大平台的旗舰店上积极销售图书,每天在抖音上推荐图书,建立读者群群里进行秒杀等活动。而作为我们生产单位,一家传统图书出版社,以纸质出版物为主,一年的书号被消减到270多个,刚刚取得电子书的出版资格,还没有出版的能力的小型出版社感觉到迷茫而又举步维艰。
复工后,就收到国家关于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我们一边扩大网上业务,忍痛压低折扣进行自救,一边只能坐等新华书店开门营业,业务全指着各地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过活,一场疫情把纸质图书打击得市场占有率不知道又要低多少。
疫情期间,我在网上搜索最多的就是口罩,预付了很多口罩,可是没有一家发货,也没有一家答复我多会儿能发货。大年初九,我从网上买了本书,没有指望能按时到货,同时还从kindle上买了电子版。结果第二天下午手机提示我已经安排送货,不到四点我已经拿到书。
看到书,我并没有欣喜,反而让我心痛不已。疫情这么严重,物流不畅通,口罩、酒精全网都抢不到,倒是说互联网大呢。蔬菜水果等生鲜物品,成了我们出门的唯一正当理由。而我们用心血,熬油点灯做出来的一本本书,怎么是低价出售还那么不抢手?说好的精神食粮,只能是在温饱后,有余钱才能消费的物品。突然就没有了职业自豪感,觉得自己好无用,陷入低自尊心理。
一场疫情让我明白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别人是多么痛的领悟,书店一关门,我复工的意义也不大。单位是只有一个管道收入,管道还那么细,只能出版了图书靠着新华书店销售,回笼资金。书店销售好我们资金回笼快点,可以说,人家日子好过,我们不一定好过,但是新华书店日子不好,我们肯定是不好过的。这个多少能靠着国家扶持的单位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敬业爱岗了二十多年,没有撑着我,也没有饿死我,当然我非常自律,吃得少吃得粗粮多,打着健康的旗号。
晚上我上了一节房产财商课。老师先是给了一张ESBI表,让我清楚的看到工薪一族,财富无自由,别人决定着生活。再来连环扎心三问:1.你们家每年净结余多少?2.如果家里人一起失业,现金流能扛几个月?3.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最后再上一张家庭现金流量表。填完表后我默默地删除掉数据,关机省电睡觉。疫情过去,我哪里是裸奔呀,原来这么多年我能活着就是个奇迹,我见证了奇迹,奇迹就是我呀!老老实实裹好小被子睡觉,我才是最贵的。
社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已经成了常态,我们一个管道收入,财富抗压能力自然是微弱的。如何多开通几个管道收入成了我的当务之急。当有了自由的生活有了选择的权利,我的安全感自然强大了。2020年活着不易,愿你我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