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必背素材
作文部分以背为主
通用提纲
一拖二(题干有两个并列的词句)
分论点一:A(总分总)
分论点二:B(总分总)
分论点三:A和B的关系(相辅相成或相互转化)+对策
一拖三(题干有三个并列或递进的词句)
分论点一:A(总分总)
分论点二:B(总分总)
分论点三:C(总分总)
成公“鸭”题
提纲一
中心论点:社区需要共治。
分论点一:社区治理,政府要当好“领头雁”。(政府和党员干部)
分论点二:社区治理,社区要当好“排头兵”。(居委会,社区组织)
分论点三:社区治理,群众要当好“主人翁”。(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居民)
提纲二
中心论点:社区需要共治共建共享。
分论点一:实现社区共建。
分论点二:实现社区共治。
分论点三:实现社区共享。
提纲三
中心论点:社区需要三治合一。
分论点一:社区要自治。
分论点二:社区也要法治。
分论点三:社区还要德治。
提纲四
中心论点: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分论点一:新时代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需要党建引领。
分论点二:新时代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需要科技加持。
分论点三:新时代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需要多元共治。
提纲五
中心论点:扎根社区。
分论点一:扎根社区,坚定信念。
分论点二:紧跟时代,务实担当。
分论点三:紧跟时代,思考创新。
提纲六
中心论点:向下方能向上
分论点一:向下,吸取营养。(或学习经验、拓宽视野等)
分论点二:向下,增长才干。(或提升本领、磨炼意志等)
分论点三:向下,提升境界。(或锤炼品格、淬炼初心等)
提纲七
中心论点:紧跟时代,为国利民。
分论点一:紧跟时代,艰苦奋斗。(牢记使命)
分论点二:紧跟时代,坚持不懈。(全力以赴)
分论点三:紧跟时代,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字数规划
总字数:800字左右。
标题:1行(这里按25字算,具体多少考试时自己数一下)
开头:4行(100字)左右,6行以内(150字)
主体:若3个分论点,每段150字-200左右(6-8行)
若2个分论点,每段200-250字左右(8-10行)
结尾:4行(100字)左右,6行以内(150字)
通用标题
写法:在主题词句上略作增删
例子:《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通用开头
第一句:抄题干主题词句
第二句:简单解释(如:简单的话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第三句: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丨例1丨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2020年疫情席卷之下,这句话尤其振聋发聩。反观当下社会:个别干部公款吃喝挥霍无度、奢靡成风,一些地方私人宴请人少菜多、铺张浪费,直播平台网络吃播大肆攀比、乌烟瘴气……桩桩件件,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我认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丨例2丨参考给定材料,以“浅议‘不啃老,还能啃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啃老,还能啃谁?”乍一听,让人咋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青一代若不自强,国家民族如何崛起?年青一代固然艰难,父辈祖辈又何尝轻松?压力人人有,但奋斗代代传。所以,若问“不啃老,还能啃谁?”,我的回答是:去啃硬骨头,“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用奋斗、用坚持、用远大志向书写青春答卷。
丨例3丨围绕社区治理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古人云:“孤掌难鸣,孤雁难飞。”社区治理也是如此。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必须做好“共”字文章,集众智、聚众力,各种治理主体要变“十指张开”为“握指成拳”,变“个体独唱”为“团体合唱”,共建共治共享。具体来说,社区治理需要政府牵头,也需要社区出力,还需要群众参与。
通用主体
写作结构:总分总(分论点+论据+重申分论点)
观点前置:分论点必须在段首,不超过两行(一行最佳)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时空线索+正反对比+拆字拆词
丨例1丨社区治理之道
遵循社区治理之道,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所谓社区治理之道,就是社区治理的规律。社区治理的规律,我的理解,就是要以人为本,用心治理,让社区居民、社区企业享受到放管服的优惠。就好比,清河社区治理污水,改造街道,服务商家,促进共治,用心给这片土地最大的温暖,让社区变得越来越美,居民也交口称赞。再比如,近来疫情反复不定,很多社区紧锣密鼓地开展接种疫苗的工作,而且纷纷出奇招、想妙招,激励居民积极主动接种疫苗,赢得了居民的认可。这些社区的有效治理,正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治理之道。由此可见,社区治理,归根到底,也要遵循规律。
丨例2丨向下方能向上
向下,增长才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们常说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堪称人才成长的沃土。但与此同时,基层也遍布“荆棘事”“矛盾窝”,工作千头万绪,很考验人的能力、定力与心力。向下扎根基层,可以练就看家本领,杜绝“本领恐慌”“本领夹生”。在基层历练,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镀金”,将铁杵磨成绣花针,把绣花针变成金针。比如,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王少卿同志,在解民忧、増民利、惠民生中经风雨、长才干、壮筋骨、见世面;在勤进百家门、勤问百家情、勤解百家忧、勤暖百家心中成长为了解风土人情的“活字典”,熟悉路线方针的“政策通”,精通业务工作的“多面手”。事实证明,基层是大舞台,也是大课堂;基层可以施展才华,更能增长才干。人才向下,定能增长才干。
丨例3丨高举人生的奖杯
人生的奖杯属于团队,需要团队的协作。“一箭易折,十箭难摧。”“孤掌难鸣,孤雁难飞。”“独行快,众行远。”这些古话都在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团队当中去,跟着团队一起奋斗,甚至带着团队一起奋斗,才能让奋斗迸发更多的激情,收获更大的奖杯。如,文中丁先生不是选择孤军奋战,而是选择与几位合伙人一起归国,组建团队,依靠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才收获了人生的奖杯,站上了人生的最高奖台。又如,中国女排,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夺得五连冠的好成绩,振奋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协作的能量。所以,人生的奖杯应该刻上团队的名字。
丨例4丨社区治理
理论扩充丨社区治理要凝聚多方合力。基层治则国治,社区安则国安。社区治理,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千头万绪,需要群策群力。环境要美丽,治安要平安,生活要便捷,管理要智慧,要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甚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些需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也需要社区发力,还需要社会助力、群众参与。
事例扩充丨社区治理要凝聚多方合力。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需要大家共同治理。居民住在社区,党员干部驻在社区,社会组织也可以助力社区。党员干部带好头,社会组织助把力,社区居民当好主人翁,社区才会变成温暖港湾。北京崔各庄等地区纷纷推出“掌上四合院”,居民、党员、社区干部、物业入驻微信群,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让高楼变成了“掌上四合院”,找回了昔日胡同四合院的温馨之感。
丨例5丨老旧小区改造。
理论扩充丨老旧小区要不要改造?不改造,暖气不暖,电梯难装,地面坑洼,垃圾乱扔,小孩不安全,老人不方便,干部发愁,群众骂娘;改造后,暖气热乎乎,电梯上下楼,地面平整,垃圾分类,小孩嬉戏,老人幸福,干部展眉,群众点赞。
事例扩充丨有些地方,小区改造仓上马,没有做好前期的调研,也没有做好中期的沟通,又没有做好后期的跟进,改造方案糙、进度慢、效果差,群众不买账。反观另一些地方,比如我们呼和浩特市,全局谋划,深入调研,打磨方案,广纳民言,最终,2022年让392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环境变好,设施更新,服务多样,出行方便,居民幸福感满满。
丨例6丨社区15分钟生活圈
扩充一丨社区社区,在我看来,这个“社”字,既是说大家是一个社群、一个团体,也是说我们是一个小社会、大家庭。打造15分钟生活圈,就是给大家打造大家庭的感觉。什么叫15分钟生活圈?关键就在15分钟,15分钟可以走到医院,15分钟可以走到商场,15分钟可以走到书屋,15分钟可以走到学校……为什么是15分钟?因为超过15分钟不方便,尤其对于老人、病人来说不方便。所以,15分钟是生活的节奏,是民生的变奏,是政策的力度,是服务的速度,是治理的精度,是社区的温度。
扩充二丨生活圈,生活圈,既要有“生活”,也要形成“圈”。要有“生活”,就要就医方便、上学方便、购物方便、看书方便……;要形成“圈”,“圈”字有个框,衣食住行往里装,15分钟的便民圈子,圈住的是方便,是安全,是健康,是绚烂,是温暖。2022年8月16日,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赫然在列。大美青城,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民生“短板”,围绕“衣食住行”,精心规划,均衡配置,设施完善,管理有序,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通惠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稳稳地“圈”住了百姓的获得感、归宿感、幸福感。
通用结尾
第一句:抄中心论点+分论点
第二句:适当升华
丨例1丨基层需要精心规划与用心治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局势瞬息万变,需要从源头上精心规划,在日常中用心治理。用心感受民生,用脚丈量民生,让街市万家灯火,让百姓安居乐业。
丨例2丨当好社区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串起千头万绪的事,必须把自己打磨成一根绣花针,锻造成一根钢针,镀成一根金针。只有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经历千锤百炼,才能够理清千头万绪,不负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
丨例3丨做好社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其实,民生小事看透了、看清了就是国之大者,社区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就是中国力量。我们常说,人间街市的万家灯火,就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头顶的璀璨星光。社区工作者每做好一件民生小事,就仿佛点亮了一盏星灯。最终,一盏盏星灯必将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照耀千家万户、温暖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