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5:在你的生活中,做过什么原以为自己做不到却突破了自我的事情?有没有自己很想去做却觉得很难做不到的事情,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思维?选择其中一个话题思考分享。
——参考资料:《拆掉思维的墙》
德国史蒂芬沙夫胡贝尔所著的《成功心理四因素心理训练》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科学家根据计算野山蜂的体重及其两翼张开的宽度得出结论:野山峰不能够飞行。
幸而野山蜂对此一无所知,且飞行自如。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拆掉思维里的墙,改变我们的世界。
从小就喜欢看书,一直对书籍存着敬畏之心,觉得写书是件特别高大上的事情,作家都特别厉害!
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老师的鼓励和监督下,开始写日记;初中的时候,尝试着写过小说,可惜无疾而终;高中的时候,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得过奖;大学的时候,喜欢写写风花雪月的散文和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心情随笔,还喜欢写诗填词,给同学的毕业留言都是藏头词。
职业生涯,文字工作不知不觉成了我的重要工作内容。最多产的两年,每年码字近40万,平均每天写1000字以上。同事跟我开玩笑说:都可以出一部中篇小说了!可惜,写的都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文章,可读性不强。
从单位C到单位D的最初半年,由于工作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也没有啥文章需要写,忽然停下来的笔也相当不适应。于是,开始在SPACE空间博客上写“自己的文章”。
刚好那段时间安排了一次摩洛哥的深度游,就是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所在的国家,我们沿着地中海、大西洋自驾,又进入了撒哈拉沙漠,14天行驶了3300公里,拍了7000张照片……旅行很有意思,很想记录下来。于是,回来以后马上在空间博客里写游记,同时整理照片配合文字。先按照景点写了一遍,花了一个半月;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又把每天的衣食住行写了一遍攻略,花了半个月,最终写成了超长版的游记。
写完游记,安心生宝宝,然后,大宝出生了。
大宝近两岁的时候,刚好同事在整理旅行照片做画册,鼓励我也把游记结集出书吧!
犹豫了很久,总觉得出书这是大事,遥不可及且不可思议,虽然这是从小就有的梦想,但真的到了有可能付诸实施的阶段,又畏首畏尾、不敢前行了。心说:这怎么可能呢?
周围的人鼓励我:反正内容都是现成的,就是排个版、核个稿的事情,现在做“博客书”很普遍的……
心动还需行动!就这样,下定了决心,并真的付诸于行动了。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23篇文章共18万字和400张图片全部整理好,给电脑公司排版,再校对修改定稿制版,共印刷了400本,书名为《海沙之旅——摩洛哥自驾游》。
虽然没有找出版社,没有申请书号,只是自费印刷博客书,纯属自娱自乐。但是,当我手捧着化成铅字的文字、堆砌成122页书页的文章,依然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毕竟,我完成了一件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并突破了自我。
有了这么个开头,以后的出游,都会要求自己回来认真整理照片写游记。每次回来的一开始,都会信心满满地写几天,但每次都会卡在2/3的位置,写不完。虽然有各种客观原因,但是,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限制了我的思维?——是我自己的心智模式,对这件事情的刻板印象,阻碍了我的行动。
我对这件事情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以前写《海沙之旅》时,还没有孩子,时间很充裕,每天回家不用带宝宝,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专心整理照片写游记;而现在没时间没精力,每天回家就是围着孩子转,等孩子睡着了才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已经疲惫不堪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再写游记啊……
最近,在忙碌的生活中,竟然可以抽出时间认真看书写日课,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其实,时间并不如我想象得那么紧张,只要合理安排,肯花心思去做,还是有可能有希望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