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会议开得没有效果

        会议,是为传达组织事项或是商议某些决策的集体行为活动。一场好的会议应该是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效的。然而,现实工作中,我们想要的会议结果却大打折扣。

        会议的低效率,少成效,原因何在呢?笼统地说,可能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可能是管理与领导者力度问题,还可能是组织成员之间团队精神的问题。

        其实,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这个问题。

        01团体决策

        会议,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团体决策。经由团体中多数人商讨同意后所做的决策就是团体决策。团体决策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

        一项决策,往往有其背后的风险与责任。因此,在领导把问题抛出来后,大多数人往往因为不想承担其背后的风险与责任而选择沉默,亦或是观察领导的倾向,又或者等有人先发言,继而把中心放在了前边的发言观点上。从众跟风,或者是对立而论,其实这本身已经脱离了会议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一个小时的会议可能要拖至两三个小时依然没有结果。这就导致了会议没有实质效果。

        02 责任分散

        从个人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逃避责任回避风险的心理活动叫责任分散。在团体决策时,结果的成败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但往往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根据归因论的观点,人们很容易在好的事情扯上自己的关系;而在不好的事情上,第一反应就是先撇清与自己的关系。

        所以,在会议中,在团体决策中,极少数人愿意以个人名义提出自己的全部看法,所有人都在寻求一种平和状态,把责任分摊掉。

        这也就像,为什么路边有老奶奶摔倒没有人敢上前扶?为什么看到有几个人闯了红灯,接着一群人跟着闯红灯?而且是人越多越没有人敢去扶;人越多越觉得闯红灯也没什么。这,可不是简单层面上的从众,而是本质上的责任分散。以后见到类似的路边老奶奶摔倒,你就知道了,这不是道德沦丧人情冷漠,而可以在理性的角度去看,这是一种责任分散。要想社会更加美好,应该认知再深一层,能勇担社会责任,但不要平白无故让人背黑锅。

      03 改善建议

        回到我们现实工作中,作为管理与领导者,如何提高会议的意义与效率?以下有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不同观点,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让所有成员匿名把观点写下来;

        第二,全体成员言尽之后领导再说话;

        第三,两段讨论式,一段自由讨论,一段个人发表;

        第四,外聘专家学者,从外界接受不一样的观点;

        第五,轮流主席,也不同的风格,不同形式引出不同想法。

        04 理性之光

        最后,我们会发现,如果没有清除组织成员的心理障碍,会议并不会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也不防会议前后再私地与成员聊聊天。也会发现,为什么创新天才都是少数派,因为他们跳出了团体决策与责任分散的怪圈,借着理性之光,释放了自己更大的潜能。

     

城市黄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