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维导图与课程笔记(蓝色链接 点击可看)
第一课 总则与爱 上 笔记
第一课 总则与爱 下 笔记
第二课 责任 笔记
第三课 观念的渗透 笔记
第四课 内心强大的培养 笔记
第五-六 课 滋养和培育情商 笔记
第七课 规则与管教 笔记
第八课 成事训练 笔记
学员听后感:
第三-四节 让孩子心无旁骛,静水流深,把事办成---教育随感(三)
第五-六节 对“情商教育”的误读---教育随感(四)
第七节 规则 管教 学员感受 作者:佳期
学员整体小感受:
整个教育课程,我写了7份笔记,5篇文章,一万六千字,主要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了一些理解,供参考探讨。老师充满深情的讲了6个晚上,我听课+思考+梳理写作,应该也累计超过了20小时,确实也花了不少精力和心血,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投入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相信大家收获都很巨大,这些投入很值得。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老师课程的,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1.孩子的视角
你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是如何长大的?你的成长家庭、外部环境、老师、职场,给了你哪些滋养和影响?什么限制?受过哪些打压?有什么局限?有哪些不完整或者不充分的地方?有哪些记忆深处的亮光?
2.母亲和父亲的视角
你和爱人现在是怎样对待孩子的?什么行为、态度?持有怎样的期待?你自己的生活形态,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你哪些做得好,哪些暂时做不到?(爱、责任、滋养、规则....)你做不到有什么原因?你认识到了吗?与自己有什么关联?可以克服和改善吗?
3.社会的视角
你身边的人,老师、长辈、朋友、亲戚,整个社会对待教育孩子,对待幸福快乐,对待大家心目中的“好的教育”,是什么标准和规范?那标准恰当吗?你认同吗?你追逐吗?你焦虑吗?你自觉不自觉被影响了吗?
哪些美好丢失了?哪些本质的东西被遗忘了?哪些东西,植根于我们的时代、社会形态、价值标准?我们应该找回来,或者真实坚持的是什么?
所有这些,都值得,想一想。
罗刚老师小结:
1.作为家长:接受自己的前20年。
自己的父母也许做的不够好,但是我们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和自己孩子的命运;
2.作为母亲:对自己好就是对孩子好。
孩子需要一个乐观、阳光、热爱生活的母亲,而不是一个哀怨、悲伤、抱怨的母亲。
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自己身上,轻松一些,对自己好永远都不会差。孩子的事情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拥有70分的孩子和人生,已经是很美好的事情了。
教育课程圆满结束了,为老师和自己真诚的投入和付出,鼓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