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听你想听的,让你看你想看的,如果你的孩子又恰好不是话唠,那你看到的永远将是装饰好的日常。
记录一个比较成熟的社区教育机构的幼小衔接班运行模式。
一、环境
一个教室,教室的桌椅和小学几乎一样,配有白板、投影仪。
一个舞蹈教室,上午跳操用,中午睡觉用,下午需要的复课用。
明亮,均配有空调。
一台饮水机,冷热水均有。
二、餐
上午、下午两节课后均有加餐,上午以水果为主;下午汤加饼干or面条汤,一天一换样。
中午米饭+三种菜。
三、日常上课
主课以识字、拼音、数学和英语为主,识字用小学课本,其他学校学校自选教材,课主要安排在上午;
8点到8点半早读,以古诗为主;
下午三节复课,有音乐、美术、素质培养、科学实验、活动与健康、书法、围棋、经典诵读等,书法、围棋请专门老师。
到4点下课。
四、活动
每周一两次比较大的活动:
第一周做寿司,做完直接当加餐吃。
第二周包饺子,做完当中午饭吃,经验是工作人员提前包好一部分,这样不会出现孩子没啥吃呢情况。
第三周撕名牌,提前准备好衣服,选好场地,选好日子,告诉家长不要给穿凉鞋,那天最好是阴天。
第四周自带十元钱,去超市购物,认识人民币,提前准备好布袋,准备好小黄帽和衣服。自制三明治。
第五周汇报演出+Barbecue+结业考试,
经验总结准备好录像的人,提前把家长分好组,具体事具体人做,防止家长尴尬。老师做好总结。
换队形,加动作,每个孩子都有个表现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自己记。
考试规则提前讲,按正规的来,给孩子们读题,出题不能太难。
五、交流
以上所说的一切活动均要有图片视频,及时加工好发送到家长群里。
每天和一两个家长聊聊天,先夸,再说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提出建议。
放学往外带时要有仪式感。
早上来体温要量,要有朝气。
六、学生管理
要有具体可行的奖惩机制,加分,五分换一个小印章,一周的小印章换小礼物,五周的小印章换大礼物。覆盖率要高。每天发奖牌,作业之星、卫生之星、每日之星、课堂表现之星、纪律之星等。
小组机制,连坐制。
干部机制:小班长、小组长、卫生委员(家长晚十分钟接)、体育委员,干的好的多加章。
暂时能想到的是这些,教育这张错综复杂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理论总是一条一条的,我还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