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努力要做到一切和拥有一切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正在牺牲一些收益作为交换条件,而这些收益是自己永远不会去主动追求的。当我们不去有目的地慎重选择该把经理和时间集中于何处时,别人--老板、同事、客户、甚至家庭,就会替我们作出选择。用不了多久,我们将对所有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要么自己慎重选择,要么受制于别人的计划,非此即彼。
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尔说说“不”,而是要有目的地、深思熟虑地、战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不要疲于应付那些让你在多条战线上作战的社会压力,要学会减少、简化,并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重要之事。
似曾相似的定义,源自对断舍离收纳法的解读,没错,它们相似!就像你的衣柜,如果不去收拾,它就会凌乱不堪,里面堆满了你很少穿的衣服,甚至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柜会变得无法使用,逼得你去整理。所以,断舍离的收纳法就教会了你“减”的要义。同样,随着好心承诺和应承下来的事情越积越多,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杂乱无章。而且,绝大多数这样的努力根本没有尽头。除非我们找到系统的方法进行清理,否则这样的杂乱状态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精要主义也自有一套整理“衣柜”的方法:
1.探索: 在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问自己喜欢哪件衣服就如同问自己:“这件事情或这份努力有可能会对我实现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就知道该淘汰它了。
2.排除:断舍离中,我曾经介绍了衣服收纳法,其中待收纳的衣服有两类,一类是“必须保留”,另一类是“可能需要处理掉”。但是,你真的打算把“可能需要处理掉”的衣服塞进袋子里送走吗?归根结底,这里面有一种沉没成本:研究表明,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人们对其价值的评价要高于其实际价值,因此要放弃就更难。如果这还不能令你信服,那么就试试这么问:“如果我现在没有它,那么我会花多少钱来买它?”这么问往往能奏效。换句话说,仅仅确定了哪些事情和努力不能帮你实现个人贡献峰值还不够,你还要积极地淘汰它们。
3.执行:如果要使衣柜保持整洁,你就要经常整理。用一个大袋子装好要扔掉的东西,把想留下来的东西集中一小堆放置,然后合理安排分类丢弃。也就是说,一旦弄清了那些活动和努力要保留,你就需要一种方法来使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人生就像“衣柜”,新衣服--占用我们时间的新需求,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精要主义就是要为整理人生的“衣柜”创造一种方法。但是它不像整理衣柜那样,只要定期整一次就行;它是一种铁律,你必须在每次面临答应或婉拒的决定时执行。它是一种方法,帮你在很多好东西和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东西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它会告诉你如何做到更少,但更好,这样你就可以在人生的每个珍贵瞬间里尽可能地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