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1.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充满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地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2.我对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了重点训练。围绕以情为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叙述还不够具体。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投入更大的精力钻研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些,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例文

我是一只小馋猫,爱吃各种水果,尤其喜欢吃蛇果。虽然这种水果价格不菲,可是耐不住它好吃啊,味道香香的、甜甜的,所以爸爸每次只要一去水果店都会给我买,而且是不论斤两,多多益善。

“你怎么买的蛇果啊,怎么会有那么多坏的?”妈妈指着从塑料袋里拿出来的几个破损蛇果,生气地问爸爸。“买东西嘛,总会有好坏的嘛,别生气!别生气!”爸爸总是嬉皮笑脸的。“这么好的东西,而且这么贵,还不挑点好的来!”妈妈有些懊恼地说。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每次买蛇果回来,总会被妈妈好生责怪一番,原因是十个蛇果里总会有五六个是坏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好好挑挑,妈妈当然生气啦。可是我怎么就没吃到一个坏的蛇果呢?

这天晚上妈妈照常给我削了一个蛇果,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做作业。不一会儿,我吃完了,走出房间去扔蛇果核。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居然边看电视边大口大口啃着被碰坏的蛇果。顿时,我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好的给我吃,坏的妈妈吃,每次都是这样。可慢慢地我又开始怀疑了:爸爸又不笨,为什么每次买的蛇果总会有几个是破的呢?我偷偷开始留意起来。

有一天,爸爸又买来一袋蛇果,刚回到家,他便小心翼翼地提着蛇果进了厨房。我蹑手蹑脚地跟了过去,躲在门缝边偷偷看,发现爸爸从袋子里拿出一个蛇果,在菜板上一碰,又放回到袋子里,然后又拿了一个……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爸爸故意碰坏的,可我分明看见爸爸做这件事时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原来爸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蛇果如果都是好的就全由我吃了;有了破蛇果,妈妈才会心安理得地吃。

窗外,凛冽的北风在猛烈地呼啸着,而我的心里却如沐春风,暖意融融。

【点 评】小作者以生活小事为题材,细腻地描述了父母之间的爱、父母对“我”的爱,带给读者满满的感动。文章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生动传神,环境描写烘托主题,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