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有很多话想说,再不说,就又年长一岁了。
高中时读到过一段文字: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还在读高三,《新概念》和《萌芽》杂志还大行其道,《读者》也还频繁地在我们手中传阅,对韩寒的追捧也才刚刚兴趣,小苹果还只是小苹果,那一年,我正年轻。
这段文字是《中国青年》的封面语,是语文老师介绍这本杂志给我们的,很多年过去了,不记得高三语文学了什么,老师的样子也渐渐模糊,这本杂志也终于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寿终正寝。可这段话一直在我记忆里活了下来,也正是在那一年,我的语文成绩开始慢慢变好,甚至还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一年之后,我再也没有学过语文了,值得庆幸的是阅读的习惯保留至今。
以上这段话,是我毕业这几年来的生活写照,我的生活,变化很大,却没有变的更好,不漂亮依旧不漂亮,没有钱依旧没有钱 ,每思及此,忧伤之情犹如静静的顿河,流淌不止。
生日未必都是快乐的,很多时候我的生日都是独自度过的,有时候甚至还没想起,就过去了,又有时候我会象征性地吃一份面,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然而大家都知道,生命的质量不仅仅是长度,还有宽度,温度和深度,活着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喝了燕麦牛奶活到99,我想活着的意义是“变的更好”。奇葩说里,康永哥说,人生是很无聊的,于是我们找了很多的借口让活着更有意义,
看过一个调查报告,是在一个医院里,护士调查的是临终人最后悔的事,高居榜首的是年轻时没有更加努力和没有珍惜自己的健康,甚至很多人不用等到古稀之年就开始后悔这些了。
是的,我后悔了,其实在两三年前我就看过这个报告,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得过且过,现在,追忆似水年华时,后悔在该努力的年龄没有努力,在可以变美的年纪没有变美,可以克服自卑的机会没有把握,后悔由于强大的拖延而没有把生活过成热气腾腾的样子。
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有一篇文章写道,他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回到26岁。那一年他36了,辞职待在家里写小说,后来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晚来寂静》,小说里的每一个字都闪耀着孤独,亦如我的从前,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
一直都知道,我过得不好主要是自己的原因,不够漂亮,不够勤快,不够优秀,不够包容,自己没能力自然也没有能力遇到更有能力的人,这个世界很奇怪,有很多人,比如我,明明自己什么都不会,却总是梦想能遇到一个什么都会,什么都愿意包容自己的人,脾气好,又有钱,还爱得死心塌地。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凭什么要遇到我,之前有很多年都都抱怨自己没有遇到更好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自己,这个道理是一年前读到卢思浩的书才明白的,后来看了更多的文字,也理解的更多。
我大约是从一年前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我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从未下过水,觉得学会游泳,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去年9月,我终于学会了游泳,终于。
去年一年我看过大约40本书,每年我花在买书上的钱大约有1000块,比如著名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最好的告别》《岛上书店》《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卢思浩,艾力,刘同,刘瑜等等很多励志以及非励志书籍,而这些书也确实给了很多鼓励以及很多一直都知道而不肯承认道理,比如“没有人是应该对你好”之类的文字,而且最可恶的这是对的。再比如不漂亮只是因为太懒了,不想去修饰自己而已。
不过昨天,有个家长告诉我,说我现在气色好了不少,其实我昨天的状态非常不好,甚至很差,我只是把最糟糕的状态留给了自己而已,现在我已经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并且可以在不同的表情里自由切换。
去年我去电影院看过很多部电影,是我之前看过的总和,比如《冰雪奇缘》《匆匆那年》《黄金时代》《陆犯焉识》《狼图腾》《后会无期》……喜欢读书或者看电影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部电影好看,一定要看看原著,如果一本书好看,最好不用去看电影了,很多时候会失望的,比如当你深刻地感动于主人公那几条眼角的皱纹是,电影是无法给到你这种细微的感动的。但电影总给给我们视觉的盛宴,比如冰雪奇缘的奇幻美,以及后会无期的落寞美,不管是笑点,泪点都会更有感染力,都能夸张100倍。
遗憾的是看过那么多书以及一些电影,却没有想过写出任何东西出来,直到今年参加一个培训的时候有个导师说:“无论看多少书以及电影,如果不写出来做分享,都相当于没有读,只是掠过文字而已。读书获取知识的比例是5%,而分享之后获取的知识比例是70%左右,天壤之别啊,而我也明白了为甚了看了那么多励志书依旧没有励到我的原因,都根本没有记住嘛。以后我会尽可能地原创更多的分享文章。
于是,今年不再看那么多的书,每一本至少读5遍,要确切地有收获,甚至写出自己的感想,而且我专门准本了一个本子做读书笔记,看到微信上有用的文章把重点记录下来,以备随时翻阅,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本子快满了,回头看的时候果然忘记了很多,重新看一遍就会有新的收获,每个周看一遍,我就每个周激励了自己一次。
也正是这样才发现,激励是需要持续的,如果只是看一遍当时热血沸腾,过后很快都会冷却的,至少我是这样的。例如,特别伤心,难过,脆弱的时候,打了一天的鸡血,一个小时不到就用完了,所以要经常地看看自己的笔记,也终于明白每天在群里打卡的作用了,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而是让自己看到,既然做出承诺就要尽可能地去完成,如果只是自己给自己说的悄悄话,五分钟就不记得了。
也是刚过去的这一年我才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行业,之前在不同的公司工作过,甚至在汇添富基金工作了半年,那半年是我最焦虑的一年,一起工作的都是上海交通,复旦,同济大学毕业,学过生涯的人都知道焦虑是因为能力的严重不足,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偷渡到那家高大上的公司的,不过每天走进震旦这样顶级写字楼的感觉真是不错,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真的以为我的人生就要步入更高的阶层了,实际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就算不小心进入了不同的阶层,也会回归到原来的轨道,想要进入更高的阶层,除非有更高的能力才行,
听了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是真的没有努力而已,很多时候我都会说我性格太内向,太自卑,没有好的机会。当我听到一个课程说大多数人都是自卑型的人的时候,心里释然了,内向只是内向而已,并不说明我不能很好地沟通,我只是拿自卑当挡箭牌而已,所谓不好的家世,平凡的外貌都是借口,都是借口,有比我更内向的人也能成为幽默段子手。天赋的确决定了我们的上限,而大多数人,其实就是我,根本就没有到拼天赋的地步,光在努力这个层次就被人甩了十几条街。
从今年开始我更多地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客观原因,想要爱要有付出还有宽容,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只是各种原因导致压低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了下来,我们觉得无法容忍,不可理喻,如果自己不改变,和谁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比现在更好。
我还想要自由,所谓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能力-欲望,以前幼稚地认为自由就是彻底的自由自在,其实自由是在责任之后,否则就只是不负责任而已。责任是靠金钱去完成,否则就是残缺的责任,残缺的自己。
今天是我生日,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我上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班,切实很有用,对自己,对工作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不会再冲动行事,相信工作不会辜负我。
2016年初,跟着古典老师做了2016年的胆大包天的梦想,大到都不好意思在这里写出来,不过我仍然在心里默默地念了很多遍。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我仍然希望下一年会更好,下下一年,也会更好。
生日快乐,这是一首写给自己的生日快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