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把眼前的苟且过成吃吃吃

读大老振读经典妹妹写的《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 简书》有感,仿一篇,写不出那种风趣幽默的味道,只能按本来面目,老实写,见笑了。

      一个段子手,如果不懂吃,那就写不出好段子。苏东坡之所以能成其为苏东坡,和他的吃货人生密不可分。纵观历史,所有的段子手、故事家,都是吃货,或者后来没钱了,吃不起了,在文章里还鼓吹各种吃。从孔子开始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有“食髓知味”,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在吃喝中注入了大量笔墨,曹雪芹写红楼时,已穷的连咸菜都吃不上了,可是《红楼梦》中依旧出现了大量精致古怪的美食描写。

      说到东坡先生,也许大多人不能完整的背出他的一首作品,但没吃过“东坡肉”和“东坡肘子”的估计就是少数了。这应该也是唯一的以文人名字命名的菜肴,让文人们在餐桌上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东坡先生在杭州的时候做了件大好事,修了条湖堤,后来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就称这堤叫苏堤。修堤时,杭州的老百姓们送了肉和酒给他,东坡先生批了个条子,“酒肉一起送”,让人送给修堤的民工。结果,做饭的师傅看到了条子看成“酒肉一起烧”,就把两样东西一起下锅煮起,想不到肉香飘满西湖,让人分分钟要吃吃吃!这就是色浓味香,酥糯可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东坡肉的来历。慢火、少水、多酒,就成了这道菜的制作要诀。

      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被关入开封大牢,随时要被砍头,后来出狱了被贬黄州,他依然专注于口福。他在《初到黄州》诗中写着“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其实是他对权贵、恶吏、小人绝不低头的表白。这和他在出狱后写了“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那种不鸟你,爱谁谁的心态一致。

      东坡先生后来被贬惠州,当时的岭南可是蛮荒之地,他依旧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后来又再次被流放到了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那日子过的艰苦,可是他发现了居然有生蚝这种美食,他还对他的儿子苏过说,千万不可把这消息传北方去,不然其他人都要学我,故意犯错,要求发配到这儿,来分享我的美食。东坡先生还写了《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剧毒,东坡先生依旧吃吃吃。李原明问东坡河豚味如何?东坡答:“值那一死!”

      “你想我死,我偏不!我不死,我这张嘴还能吃,我这笔就继续写。”如果以这样的潜台词来看,在东坡先生的作品中为何会有如此多笔墨谈到吃吃喝喝,他的口福,他的开怀畅饮,放口大嚼,那份酣畅淋漓的快乐,也许就能理解,口福的快乐只是表,反抗的精神才是里。

      东坡先生可说终其一生,在犯小人,总不得安宁,正直文人常有此厄运。

      然而,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他却总能找到他的口福,估计整他的小人们也实在气昏。会吃,懂吃,有条件吃,善于发现吃,这是人生之大乐。尤其在你的敌人,希望你痛苦,厌食,上吊,你依然是“吃嘛嘛香”,这才是绝妙的精神反击。

      苏东坡,他把眼下的苟且过成了吃吃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集《雪泥鸿爪》 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东坡肉It's very 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一...
    林香砌阅读 31,273评论 4 54
  • 作者:晨韵风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过对苏东坡的解读,总是零零碎碎,这个深受文人志士敬重的东坡大哥厉害在哪里?寒窗十二...
    晨韵风阅读 9,324评论 95 348
  • 聚合离散,挥挥手袖,哪能做到不带走一片云彩。 蓬莱仙境,青春洋溢,怎会无事化作闲愁慨春朝? 自作多情与一厢情愿应该...
    绿岸阅读 380评论 0 2
  • 2017年5月25日,在万众瞩目的数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请到一位软件平台CEO举行一场讲座,目的应该是为了让我...
    鱼择阅读 1,093评论 0 1
  • 听—— 1.过年了,和父母长辈、街坊邻居说说话,听他们说说你小时候的样子、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把你听到的有趣的...
    袁卫星阅读 8,193评论 1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