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想让每天平凡重复的生活中有些新意,读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自己的小时候,每天可以接触的媒体少的可怜,于是学会认字以后,那些凡是带字的东西就成了自己爱不释手的陪伴。小人书,还有各种带字的,小时候妈妈给我订的《小朋友》,还有《小学生》,甚至还有《山西教育》自己都要拿来看一看。自己还记得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看到一列书当时有些欣喜若狂。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剃头,僧格林沁就是当时知道的。后来自己久久对曾国藩不能释怀,和小时候的这部分读书有关。到后来“摒弃前嫌”已经到了自己后来看的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说曾国藩还不错,才开始接受有关于他的书。不过迄今为止,《曾国藩家书》《冰鉴》自己也是仅仅知道名字而已。
但是随着电视普及,自己的读书时间少了。但是当时的电视节目也是大有裨益的。到现在自己都记得每天晚上八点之前有一档节目《神州风采》,那时候自己关于好多其地方的地理知识都是从那个节目获得的。还有每到周末自己就看的《东方之子》,当时觉得那档节目很震撼。现在才知道现在耳顺能详的大家几乎都被白岩松采访过了,现在想想。《东方之子》名副其实。
再后来自己就陷入了电视剧的各种狂轰滥炸。《包青天》是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档电视剧。再到后来,就印象越来越稀疏。现在在脑海中还记得的一部电视剧是《似水年华》,其他的好像就就都没有了。
再次读书是在高中看小说,自己看别人的。金庸古龙,那段时间感觉很有感触的就是古龙关于友情的描述。痛苦而深刻,简单而明快。例如“酒不是好酒,但是有了真正的朋友喝,再粗劣的酒也会变得滋味好起来”。自己都被自己拙劣的模仿都笑了。有点类似于人家写的像大侠舞剑,自己写的反倒像刚出江湖的接头杂耍,本来计划模仿一番,反倒是还被众人笑啐了。
时间是在我的文字里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自己在读书也是关于时间的一种经历。昨天的自己才开始读了孩子写的作文,想到自己人生中还没有一次完整的读完孩子的作文。有些惭愧,决定今天忙完一些事情自己也写一写孩子的作文。
“文以载道”这个词此时在自己脑海里清晰起来,自己也需要写一写孩子的作文用以我和他的交流吧。昨天自己欠下的没有陪伴孩子的过错都需要偿还。
随着年龄增大,自己越来越觉得不能欠账。不能欠锻炼身体的帐,不能欠读书学习的帐,不能欠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帐。“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自己不断读书,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使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