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五的晚上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喜的是我们家公号还在,我还能继续靠我这每周一篇半死不活的文章在公司混下去;悲的是我们家公号还在,我还得继续每个周五冥思苦想到底职场这点儿破事还有啥可讲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个专栏我写了三年半了,越到后来越痛苦。哪儿有那么多周热点让你能够引发对职场的思考,写到后来自己也疲了,没发出去就知道反正就是那么多阅读量。好多次看到咪蒙和自己一样的选题却大胆出位分分钟100000+,心里那叫一个恨呀,看到有人骂她就拍手称快,心里总暗暗诅咒早晚一天得死得很惨。
我承认这是我的“酸葡萄”心理,凭什么同样的话题人家就能迅速和读者产生共鸣呢?尽管咪蒙的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但是对用户情感和情绪的把握,我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除了技不如人以外,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也决定了我不可能写出那样酣畅淋漓的文章。 很多时候,我经常一个句子写完了删掉再重新写再删再写好多次,因为我总是会担心这样的表达会不会太偏激、会不会太情绪化、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会不会让别人误解我。
所以,我这种人永远也写不出100000+,但是只要还写就能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这让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职场,是不是那些老实巴交、生怕犯错误、捅娄子的人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但是总能在公司找到一个位置吃苦耐劳地干下去,即使公司领导班子全部重来一套,他们也不太可能突然死亡。
记得从一毕业总有人教育我,不要太锋芒毕露,可是现在我自己在职场混了十几年,身边又总有人问我是不是老实人很难脱颖而出,苦活儿累活儿干了,但不会表现、没有个性会让自己永远都是别人的垫脚石。
最近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认真观察了身边很多做得不错的同事。首先,我觉得是大家有一个误解,到底什么是老实?如果老实等于丧失自我思考能力的听话,那我想说的是,你活该一辈子就是垫脚石。老板一定不会讨厌听话的,我没事非找个每天跟自己抬杠的下属,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但是,当我自己要面对更大的空间、更复杂的情况的时候,我需要能够更好帮我解决问题的人,只有更多的人帮我解决问题,我才能活得更好。
当然,如果老实人是指人品好,那我觉得这是职场发展的基础。最近有篇很火的职场文章《我不怀疑你的能力,但不看好你的人品》很多人都在转给身边的年轻人看,我也很喜欢。作者在谈一个人要有格局,有格局才有结局。但首先是人要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点我特别认同。
职场中有很多升官发财的机会,也有很多出人头地的捷径,而选择权就在你手里。有时诱惑真的很大,但是大部分人回头看的时候都后悔了。最近跟好几个在找人的老板聊天,创业路上他们混蛋过伤害过一些人,但是他们也时常被自己的一些员工伤害着。所以大家都在感叹,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品德。
锋芒毕露未必是件坏事,但是首先应该是遵守规则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规则,很多时候也很难简单地评价好或者坏。就拿人人都绕不过去的考勤来说,很多创业公司都把弹性工作作为重要福利,而很多大型成功的企业都拼命宣传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军事化管理。从我的性格来说,我肯定排斥后者,但是在我自己呆过的几家公司里,我都是考勤制度的严格执行者。我认为,当你选择了之后就表示你已经接受了彼此的约定,那么就应该践行彼此的约定。
我从来不认为所谓的个性和锋芒是挑战彼此约定的规则,然后死了还怪这个世界的各种不公平。一个人的锋芒应该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敢于尝试突破传统的创新。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自我的思考,在职场中总是被人拖着跑。做事被老板一句话拖着跑,情绪被周围同事一顿吐槽拖着跑,选择被猎头一个电话拖着跑。
那我们自己又是谁呢?
这两年,我自己再也不去纠结锋芒毕露到底会不会死得很惨,因为我始终有自己的四有原则:有底线、有思考、有自知、有目标。在这四个原则下,可能有些时候别人会觉得我表现得很怂,但也有些时候又觉得我表现得很过激,但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自己的职业发展——在认定的规则面前坚守,在可能的突破面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