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姑

        我的老姑是我爸那一辈最小的妹妹,也是出了我爸外,家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孩子。在上世纪60年代,农村女孩能上到初中毕业,已经非常不错了。可见老姑是聪慧的,否则早离开学堂到地里劳动了。

        除了文化程度不低,老姑人也高而且壮实,干起活来可以顶一个男劳动力。老姑爷也就是老姑的丈夫,比她还要矮一点。由于人胖,老姑爷更显得矮。两人相亲时,老姑不愿意,我妈劝道:才20来岁,说不定以后还能长高呢。就这样,老姑勉勉强强走进老姑爷的家门。与我们家相比,他们家那里几乎就是山,房子就在山脚下。一点水稻没有,几乎都是面食。老姑爷虽然矮一点,但为了让家过得更好一些,经常开着手扶拖拉机外出挣钱,两三天不回家也是常事。家中两个孩子,地里的活,各种各样的家务事,全由老姑一个人打理。由于意外,一头牛眼看不能活了,老姑爷又不在家。老姑没有依靠,一个人请村上人帮忙,趁牛没有断气,赶紧宰掉卖肉。牛是一头大畜,很少人家会自己杀牛卖肉。老姑没有办法,活牛还能买些钱,死了就没用了。老姑爷又不在家,她自己一个人 能处理好这样的事情,真不简单。

      日子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儿女也越来越大。家里前后各三间瓦房,在当地绝对说得过去。更可喜的是,儿子成绩不错,考上军校,在新疆军区做军官。对农村家庭来说,这绝对是喜事。为此,老姑爷特意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

    一阵欢喜过后,他们夫妇又开始操劳。女儿初中毕业,很快出嫁。该操劳儿子的婚事了。儿子虽然是军官,人也长得帅气,但远在他想,和女孩子相处是个大问题。老姑和老姑爷四处奔波,托人说媒。为了尽快定下亲事,他们一家咬咬牙,离开山村,到县城买一套两室一厅的商平房。随着订婚、结婚,儿子终于成家了。

      想想老姑的日子应该好过了,然而,暴风雨来了。茶几脏了,儿子开始抱怨,说自己母亲邋遢,不会打理。地上脏了,老姑爷一进门就开始埋怨家里卫生不行,说老姑拖拖拉拉,不会生活。更让老姑不能面对的是自己儿子的责问。“你这个样子,能不能带孩子啊?”老姑一辈子不怕苦不怕累,但不能受这样的气。儿子这样跟自己说话,她怎么能受得了呢?于是她说:“不让我带,我就不带。”老姑爷本来就看不惯家里地上有一点灰,听老姑说不带孙子,气不打一处来,三句不说,开始动手,不是一般碰碰,都是往死里打的节奏。后来老姑去医院花几百块拍片子,医生说胸部软组织已经损伤。由于老姑爷一个狠狠的耳光,老姑的耳朵时不时就痛。心理上的压抑加上身体上的摧残,老姑一度不想过了,想一死百了。在娘家人的劝说下,老姑才慢慢缓过劲来。我身在外地,不经常回家,偶然听到老姑的遭遇,心中不是滋味。

      为什么会这样呢?

      咱们来看看老姑的亲家。对方夫妇才40多岁,一个独生女儿,惯为掌上明珠。爸爸可以自己女儿洗衣服,从外到里,所有衣服都洗。几年前托拆迁的福,在县城建了两间三层的小别墅。亲家公亲家母打扮入时,做事利索。与之相比,老姑老姑爷就是乡下土老帽。虽然在县城买了房子,但是他们依然脱不了乡下泥土的味道。要不是儿子一表人才,又是军官,对方根本不会答应这门亲事。他们女儿怎样呢?在药房卖药,脾气都没有多少,但没有自己主见,什么都是父母说的对。能找到表弟这样的老公,也算是她的福气。不过,如果她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庭,表弟也不会娶她。

      问题就在这里 。

1. 门不当户不对,矛盾重重

一对城市达人,一对乡下夫妇,落差难以弥补。乡下夫妇看不惯城市达人的傲气,城市达人不屑于乡下夫妇的土气,直接称他们姜老头,姜老太。女儿难得在婆家待几天,父亲进门就到厨房,看看老头老太有没有给宝贝女儿吃剩菜。女儿高血糖,他们说是老头老太饮食不当造成的。其实老姑老姑爷后来才知道,对方一家都是高血糖,有家族糖尿病史。可气的是,老姑爷和表弟觉得对方家里好,富裕又有城市品位。相比之下,自家的两室一厅实在不算什么,况且卫生也不入眼。表弟探亲回来,直接去丈母娘家,连自己的家也不愿意回了 。对方一开始高兴 带孩子,带着带着也发毛了,除了每月固定生活费外,总是说消费高,要老姑老姑爷买东西。他们是乡下人,买的东西,对方又不满意。事已至此,老姑连自己的孙子都不想看了,看了心里痛苦。

2. 心中压抑,窝里斗

      两家经济落差是矛盾的一个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表弟和老姑爷。他们见到对方像宫殿一样的家,眼都花了。对方也就一个女儿,处的好,这些不都是自己家的吗?于是,他们百般依顺对方,觉得对方什么 都好,连家里的一个茶几都看不上。但自己家就是这样,心中难免压抑。看着普普通通的老姑 ,父子俩的压抑都找到了出口。只是这个出口是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是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

      这么多年,日子艰难,但和和气气。现在日子好了,却总觉得老姑哪里都不顺眼,甚至看不起老姑的娘家人。老姑的娘家人的确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小一辈也基本打工,我也就做一名老师,的确没有当官的,也没有经商发财的,实在难以入他们现在的眼。

      他们穷怕了,极力想包装自己,掩盖泥土气息,与城市达人共进咖啡。他们身上披得正是皇帝的新装啊。

    殊不知,泥土的气息最芳香,因为它是真善美的土壤。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晚上又与老姑视频,多年不见,依然熟悉的音容笑貌,扬起了我的好心情。 我从小就和奶奶家的人不太亲近,唯有老姑是我愿意...
    桃子的12阅读 2,688评论 0 0
  • “人的心在舒服区,心智不会成长”,当我在写作群里说最近写文章有点儿烦时,一位笔友对我这样说。 最近写文章有点纠结,...
    红雲说口才阅读 1,599评论 0 2
  • 敲完会议纪要里的最后那个字,修订了表格的排列格式,又重新浏览了一遍邮件正文。“应该把要说的话都说了。”我这样自言自...
    竺依阅读 2,755评论 0 1
  • 有没有一部电影会令你怦然心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几年前,这样一部电影美国影片,另我这早已驶离青春的心再一次怦...
    达耳闻阅读 4,350评论 15 22
  • 特点 配置简单,易于上手 一个日志文件中只能某一个级别的日志 一个类中可以指定多个不同的日志,并且生成的每个日志文...
    拾壹北阅读 5,6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