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院线贺岁档虽然上映的电影不少,但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流浪地球》和《新喜剧之王》这四部电影,虽然我没看星爷最新的电影,但是从电影的口碑看来,看或者不看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如果硬要把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排出来,可能《流浪地球》是看过的三部影片中最让人惊喜的吧。从当初点映时被媒体评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正式上映后在新春档以其强劲的姿态登顶冠军,《流浪地球》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40多年前,有个叫乔治·卢卡斯的导演,遐想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银河系画卷。但最后搬上银幕的,不过是一场少年的自我成长和一次突击战役,那部叫《星球大战》的电影震惊世界,古罗马政体映射到银河系,革新了整个科幻片历史。40多年后,有个叫刘慈欣的科幻作家,授权了一部中篇小说的电影改编,而《流浪地球》电影的上映也预示着中国电影终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大片。
在我印象中,我国的优秀的科幻电影还停留在《霹雳贝贝》那个时期,记得小时候观看这一部偏儿童化的电影,许多场景还是不寒而栗。而这么多年以来,我国似乎并没有拍出什么像样的科幻电影,大多数科幻电影永远只是停留在打着科幻幌子的圈钱商业片。《未来警察》、《机器之血》这类电影也就不一一枚举了。而对于《流浪地球》,它之于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意义其实也无需过多赘述,这不仅在于电影拥有着足以媲美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更在于电影将国人的乡土情怀尤为出色的融入到了一个恢弘的末世科幻故事中,使电影作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它所带来的并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还有着情感上的共鸣,在我看来它成熟得不像是中国首部硬科幻商业大制作。其实,《流浪地球》即便是抛开科幻、灾难这些标签,它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并不是说它没有缺点,而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实属不易。
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剧本,这份功劳,首先要归于中国本土制造的世界级科幻大师——刘慈欣。大刘对于中国科幻界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每一个人尊敬,他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拉到了世界的水准。
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大刘的作品是初中的时候了,最早在《科幻世界》刊物上看到他的连载,而他的作品《三体》同学更是直接去出版社买了系列的第一本。《流浪地球》是他早年的一个中篇,比起《三体》的巨型框架,《流浪地球》的改编显然更加符合单体电影。
电影《流浪地球》与原著相比已经产生了大幅度的改动,很多细节甚至是硬科幻的设定由于电影的原因也被删减,但是电影还是保留了大格局,简单点说就是:“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去其他星系再造家园”。说起这个格局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导演郭帆当初曾带着《流浪地球》到工业光魔寻求合作,彼方看到这个创意都傻了,“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中国人跑路还要带着地球?” 导演回答:“因为买了房子,房价太贵啊!”这当然是玩笑话,因为《流浪地球》背后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园、土地情结,是专属于东方文化的一种深深扎根灵魂里的执念。“家”这个字,是深深烙在中国人精神中的符号,不论你走出去多远,走出去多长时间,你都不会忘了它。
导演郭帆在掌控好大格局的背景下,让《流浪地球》变得更加“中国味”,更像是科幻版本的“愚公移山”,配合上影片中末世还要舞龙舞狮过春节,北京地下城里仍然红红火火的串店,即便多少年后依然不会改变的蓝白运动校服,这一系列中国符号,织起了《流浪地球》由内而外的中国血肉。正是因为导演这样的处理,让电影没有太“硬”,在大众接受与科幻的尺度上做到了平衡,也正是这样的“妥协”,无疑照顾了普通观众的感受,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的欣赏这部电影。
不过,就算有了优秀的剧本,不错的设定,如果没有足够能撑起这样宏大设定的工业水准,那也不过是对设定的可耻浪费。毋庸置疑,《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准是迄今为止国产电影的最高水准,无论是服装道具的设计,还是人物光效,场景搭设,对于整个制作团队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三亿元的制作经费虽然比起好莱坞动辄数亿美元的费用微不足道,但是《流浪地球》所呈现出来的视觉丝毫不输好莱坞制作。不光有优秀的特效,影片还呈现出一种科幻大片的气质,在小说《三体》里,作者刘慈欣把人类命运的关键从理性交到了感性的手上,迎来了灾难的后果。而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编剧郭帆等人也把人类命运的关键从理性交到了感性的手上,迎来的却是史诗般的壮举。人不是机器,不是草木,人是有灵魂的,而这个灵魂就是我们会哭会笑会振奋会失望,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并不是机器一样的繁衍程序,而是我们人类最软弱的部分——情感。就像《星际穿越》中当男主角得知他们才是人类未来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努力寻找新的出路。科幻当中也有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崩溃之中也有人性的光辉,这样的电影才能登上世界的舞台。
当然,《流浪地球》的缺点其实也是相当的明显,许多影评人对于流浪地球的科幻感到失望,比如地球不自转,这么多发动机能推动地球?点燃木星是否可行?这些纯科幻层次的东西我不想太多质疑,就像如果要怀疑超人为什么不会死?有些前提必须接受,毕竟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像诺兰那样把《星际穿越》构造的无懈可击。
首先是人设上的问题,比如男主角刘启,他被设计成一个叛逆的中二青年,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父亲离开地球执行任务怎么就害死了母亲?那股怨气是如何来的?能恨自己亲爹十几年么?其次,他叫自己姥爷“老东西”,姥爷把他从小抚养长大,中国人就算在叛逆也不会这么无礼的称呼自己家长把(况且还是当着外人)。这样的亲情矛盾给人的感觉是强行拼凑的。在谈到吴京扮演的父亲,整部电影下来,吴京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好好先生,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尽忠职守,对于儿子也是很慈善的,那么父子关系是怎么变得这么脆弱的?最后就是其他配角,再运送火石去杭州行动失败后,女队员竟然崩溃了毁了火石,在这末世,大规模死亡已经是司空见惯,几个人的死亡怎么说也不会这么大的反应吧。
再就是剧情的衔接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叙事的过程更像是东拼西凑,从最开始的出去看一看,到中间突发的地震情况,更像是设计好的剧情的衔接,且不说几个队员用人力运送火石的艰辛。那联合政府的态度又是180度大转变,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的引爆木星成功几率百分之0,联合政府怎么能够做出放弃火种计划继续流浪地球计划呢?这样草率的决定明显明显是在刻意推动剧情。最后,木星大气被引爆后,产生了巨大的、足以影响地球轨道的推理,而在这种逆天力量之下两个主人公居然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活了下来,显然已经超出了科幻的范畴。
虽然电影有些不足和瑕疵,但是我觉得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毕竟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中国科幻里程碑当之无愧。而对于主创团队来说,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制作途中资金的断流也依然没有影响他们创作的决心。《流浪地球》虽然比不上《星际穿越》、《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等经典科幻电影,但它有我们中国电影人的勇气和决心,让世界知道中国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宇宙苍穹。
影片结尾,当韩朵朵再次念出那句台词,“希望”二字背后所饱含的力量已直击心里,也许生活就该像原著中小说父亲的那段话:“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