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相传由孔子弟子曾子所作,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由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组成。全书2212个字,字数虽少,然而微言大义,常读常新。《大学》总会在我最困顿最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方向,为我点上心灵的灯。
今天来谈谈最有感触的几盏灯。
第一盏灯:自我更新。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大家可能也有同样的感受,总觉得时间转瞬即逝,刚来学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不想倏忽之间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们一个一个都开始了新的生活,自己原地踏步开始新的轮回。面对时间,第一次感觉到内心惶恐、不安,就像看到手机电量低,就像开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汽车突然提示汽油量不足一样恐慌。多想在瞬间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大感受,如今读来却恍然大悟:虽然时间抓不住,环境无法改变,可是自己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啊。家里的电脑用的久了都需要系统升级,何不每天给自己的大脑系统升升级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积月累,日拱一卒,自己更新了,今天的我就比昨天的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总是新的。时间有自己特有的流逝速度,既然不能掌控它,就做时间的朋友吧。让每一天、每一刻都不虚度,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第二盏灯:静心。在现代语境里,静字被大家曲解很深,认为静就是停滞的状态,就是无声的沉闷,认为静的反义词是动。当我读《大学》读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时,心有戚戚焉,心中突然明亮豁然开朗起来,原来静是这样的一种人生大智慧啊!静字从青从争,“青”原来指苔色的矿石,把这种矿石研磨成粉用来作画,现在还用丹青来表示绘画。“争”就是不与世隔绝,在世间的绚烂和复杂中争取得来的。《说文解字注》里说,“采色详审得其宜谓之静”也就是说静是以绚烂复杂为底子的,绚烂而不混乱,复杂而不污浊。所以才有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朱熹要求学生的“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曾国藩的“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有了道家的“静能生定”,有了佛家的“静能生慧”,有了基督教的“以安静为佳,以肥地为美”。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静坐对人体的好处,不仅有利于大脑表面沟回的形成,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有利于身心健康,所以,节奏太快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在世事纷繁中寻得单纯的智慧。
第三盏灯:虚心。《大学》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排斥未知之物,排斥他人观点。比如说我曾经一度反感过心灵鸡汤。于是我在这样的骄傲自满中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直到摒弃偏见,虚心学习之后,才体会到武我以前眼里所谓的心灵鸡汤都是很朴素的锋利的方法论。《大学》里也说,人经常会因为“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对人对事有所偏倚,所以要摒弃一切偏见,修身正心,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容量,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大学》是一部经典的著作,常常想,现代的人是何等幸运,能面对面地和伟大的圣贤对话,能从他们的著作中汲取到人生的大智慧。每次翻开看时,就好像是一位智者在和我娓娓道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是啊,我们都要像保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要常怀一颗赤子之心,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