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友为敌的小能手 | 诗词铺子026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感谢历史老师的填鸭式教育,让我们在聊到变法话题时,似杨掌柜这样智商一般的童鞋,头脑中跳出商鞅的名字之后,紧接着蹦出来和我们say hello的,便是这首诗的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27岁开始在浙江鄞县当知县,开启他政治实验狂人的生涯。短短几年间,就将贫穷落后的小县城治理的井井有条,一跃成了全国特区。

他的突出才能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宋仁宗很想召他入朝为官,可是王安石几次三番坚辞不受,想尽了办法说no,宁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个地方小吏。

如此怪癖的行为让朝野哗然。中国自古以来,做官的人都渴望着节节高升,甚至不惜用一些不堪的手段来打通关节。那为什么王安石要在大好青春的时候对庙堂的召唤充耳不闻,而且表现得如此决绝,仅仅是装逼地在进行“饥饿营销”吗?

2

我想,在那个时代的王安石就已经具备了现代白领的择业观,一个老板要寻找好员工,同样的,一个优质的员工也要寻找“调性匹配”的好老板。

仁宗皇帝的朝廷刚刚经历了一场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变法”,结果以失败告终。在王安石看来,仁宗皇帝现在一谈到改革就头疼,肯定难以共事,绝不是个好BOSS。

王安石在等待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机会,而这机会,他三十岁的时候没有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也没有。仁宗皇帝不行,英宗皇帝也不行。但他依然沉心静气地在等,不知道他是不是找瞎子算过命,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这机会,终于在他即将知天命的那一年等到了!

坐在龙椅上面的是一张年轻的面孔——20岁的神宗皇帝。他要面对的是一个积弊太多,渐入膏肓的大宋江山,他决心要除旧布新,要有一番大的作为。他雄心万丈地站在朝堂之上向天下疾呼:“什么时候能有一位像魏征辅佐唐太宗那样的人才来辅佐我呢?”

此时远在金陵的王安石,听到这一句隔着千山万水的呼唤,犹如白云大妈对门那位得了脑血栓的王老二一样激动得浑身颤抖。他连夜赶写了一份《贺皇帝登基表》,顺丰加急快递到汴京,献给神宗皇帝。

神宗读后,兴奋不已,这马屁拍得清爽!立即投桃报李,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王安石一改往日推委拖沓的姿态,I do! 即刻上任了。

此刻,朝廷内部拥护王安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做过太子文书的韩维率先推举了他;紧接着,老宰相文彦博提出要破格提拔他进京来任职;文坛泰斗欧阳修也向皇上保举他来做官;当初在扬州做过他上司的韩琦也对他表示了赞赏;他的好友——当时已很有威望的司马光,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寄给王安石,信写得直截了当:“你王安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力远远在我之上。但你已经白白浪费了三十年的光景。现在新帝即位,你不能再后退,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起做官吧!”

一时间,王安石名声大噪,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人们对这位神秘人物充满了热切的期待。短短三年,王安石完成了由一名知府到宰相的三级跳。

3

政治实验狂人变法的措施按计划一项一项地出台了。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在于“理财”,所依循的宗旨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一想法在当时的那个封建社会提出来,是相当了不起的!

但他的新法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使中、上级官员和皇室减少了特权。想让中国股市遵循经济规律?想让各级官员放弃特供,和老百姓一样享用地沟油瘦肉精毒大米皮鞋胶囊和大头奶粉?这不是要了亲命吗!仿佛一夜之间,先前那些支持他的官员们几乎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那一面…

当初那么热情邀请王安石出山的司马光不知心中是不是有些后悔了,连续发了三封私信劝王安石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而王安石此时已经在变法的道路上迈开了大步,走得正嗨,又怎么会就此立正稍息呢。他很委婉又很坚决地拒绝了司马光的建议。两个人由此开始从书信的辩论升级为在朝堂上的公然撕逼!

曾经深厚的友情彻底破裂了,司马光一气之下,发誓不再与王安石共事,跑到西都洛阳专心致志去写他的《资治通鉴》了…

王安石自此彻底升级到了“拗相公”的模式,为了维护他的新法,为了实现他的理想社会,他不惜师生反目,不惜朋友断义,甚至不惜六亲不认。他清洗御史台、将范仲淹的儿子范纯阳流放、将支持过自己的老宰相富弼贬为太守、撤了苏辙的职、罢黜了曾举荐过自己的挚友韩维、逼迫自己的恩师欧阳修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将总和他PK的苏轼外放杭州…

因为王安石的缘故,自动请辞的还有老臣曾公亮、曾做过他上司的韩琦、元老重臣范镇、在文坛上与王安石齐名的“美髯公”吕公著等等…

这一长串名单当中,有很多都曾是王安石的朋友,甚至为他拜相出过不少力气,但是仅仅短短数月间,就纷纷落得分道扬镳,不共戴天,难怪林语堂先生在著作里写道,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位“拗相公”化友为敌的超能力…

现在回过头再来读这首《登飞来峰》,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王安石天生具有政治家的气质,这首诗作于他初登官场之时,那个时候,他一个小小的县长已经吟出了中央政治局的腔调,也就不难理解后来他能给神宗皇帝洗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这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被后世多少的政坛人物反复吟咏,包括那谁,那谁和那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远远不及王安石的高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