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管虎微博照片,再看到共青团中央微博,《八佰》撤档就清楚了

6月25日晚,电影《八佰》正式官宣电影撤档。其实6月14日晚间,《八佰》就曾宣布因技术原因取消了上海电影节的开幕放映。当时尽管有过各种猜测,但没想到仅仅10天之后就确认撤档,事情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八佰官方微博撤档公告

撤档原因众说纷纭,《八佰》官方没有给出解释,但共青团中央都已经通过微博发文参与评论,真正原因其实已经非常明确。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就可以看清整个事情的过程。

《八佰》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号称八百壮士的国民政府第88师262旅524团400名士兵在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下,在上海四行仓库坚守最后一道防线,抵抗日军四天四夜的故事。史实记载,谢晋元是一心抗日的热血军人,士兵大多是湖北保安团的新兵,士气高涨,将不畏死三军用命,这场战斗打得无比惨烈却又荡气回肠,打出了士气。上海至今仍有晋元路,也保留着四行仓库的纪念遗址。

《八佰》海报

管虎10年前开始构思,怀着对革命勇士的无比敬佩之心最终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意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缅怀先烈,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坏就坏在可能敬佩之心太强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电影本来是还原一场战斗,致敬一群战斗英雄,最终却掺杂了对国民党将领的褒扬,甚至对整个国民党抗战历史的全面肯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管虎1月23日宣传电影期间微博发文:“1937年,全线溃退情况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台湾著名演员秦汉!”并附上了两人合照。照片中秦汉端坐于沙发上,管虎站在沙发后侧,弯腰趴在沙发背上,就像学生对老师一样恭敬。通过照片可以很明显看出管虎对秦汉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自然也就是对孙元良的尊重。这很容易让人猜测《八佰》电影中是否也是对孙元良如此正面肯定,以及对国民党抗战历史如何界定。

  管虎微博中与秦汉合照

微博一出就遭到了网友质疑,由于当时电影尚未进入大规模宣传阶段,关注不多。随着档期临近关注度提高,质疑声越来越多渐成燎原之势,网上开始争论。

6月25日下午3点26分,共青团官方微博刊发《解读:孙元良缘何引争议》一文,把网友的疑惑归结为八个问题,然后列出大量史实资料一一解答,最终形成三大结论,对孙元良的结论是:“孙元良一生在北伐南昌之役、抗战南京保卫战、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三次大的战役中均有临阵脱逃的行为,若加上淞沪战场和成都逃台,则为5次。其中,南京保卫战,孙抛弃部队逃入使馆,后又编造“打游击”假新闻的事件也浮出水面。虽然孙元良屡屡临阵脱逃,多次被蒋介石扬言枪毙、被下属电请蒋介石枪毙,却深受蒋介石信赖,屡屡保命,甚至平步青云。“这样的孙元良”,也难怪会有争议。”

共青团中央微博评论孙元良

对四行仓库战斗的结论是:“为了掩护国民党主力部队转移,孙元良又下令88师524团第1营的4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并亲手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交给谢晋元团长。自己则撤退了。1937年11月9日,日军突破苏州河,国军除104、105、106等师比较镇静外,余部皆溃不成军。孙元良此时带着几个卫士与部队失散,直到苏州才将参谋部重新集结起来。”

 孙元良

对相关事件的结论是:“……包括国民革命军将士们在内的全体抗战军民可歌可泣的流血牺牲,不应当成为对国民政府中高层部分民族败类涂脂抹粉的道具。……某些民族败类不能、也不应当被笼统地划进“抗战国军”这个概念里,和“八百壮士”,和死守藤县的王铭章、和血洒长空的刘粹刚、和无数为国献身却没有留下名字的抗战英雄们一起,被后世所纪念。”

管虎无比尊敬的孙元良,被共青团中央明确定义为民族败类,从本质上决定了《八佰》摊上了大事。果然,6月25日当天晚上9点47分,《八佰》官方微博发出了撤档公告。

本来就是讲一个战斗故事,为何非要牵扯那么多事情,况且还是涉及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我现在也没有明白,作为一名知名导演,竟然会犯连普通人都不会犯的错误,管虎到底怎么了?

谢晋元

谢晋元(1905年-1941年),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 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