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颓然书生
近来看了一段视频,是张鸣教授新书《民国的选择——共和中的帝制》的研讨会。研讨中有这样一段,令我印象深刻:人们总讲“张勋复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复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失败是必然结果;张鸣教授对此存有疑惑,便去探究那段历史,却发现张勋复辟时,北京城竟家家户户争挂龙旗,这难道也是“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说,“疑惑”很重要,有了疑惑,便会思考,才有新的发现。但是我们的教育中却常常不倡导“疑惑”,而是习惯于告知你“结论”。比如鸦片战争,人教版高中教材是这样讲的: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苦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这样的结论引导下,我们一提起鸦片战争,便满腹悲情,就想到我们被英国人欺负了。然而我们如果反问一下:若是没有鸦片战争,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那结果可能有点吓人:女人们还缠着小脚,男人们背后留着一条辫子,老百姓见了官老爷得双膝跪地,万千子民匍匐在皇权之下,读书人不得不把智慧消磨在八股文章中,能引以为傲的也就只有茶叶、丝绸和瓷器,工业制造更不会出现……
所以说,也许会有点难受,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被侵略的鸦片战争却是中国走向近代的开端。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没有鸦片战争,我们也会自发地改革进步,走向现代。”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彼时的中国人闭关锁国,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从来看不上西方的“蛮夷”,更别提向其学习了。
我们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签下条约,割地赔款之后,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竟没有丝毫危机感,又沉沉睡着了。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中以恭亲王奕訢,“曾左李”为代表的高层,才开始改革,启动了一场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工业制造、坚船利炮才走进中国。
由此看来,西方的侵略,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真可谓祸福参半,祸者,是领土、主权遭到了侵犯,福者,则是我们由此真正惊醒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改革自身,开始走向现代化(虽然这条路充满坎坷)。
所以说,我们讲“鸦片战争”,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我们为何会一败涂地”和“鸦片战争到底怎样影响了中国”两个问题上,这样可以让人产生更多思考,也会让人对那段历史认识地更全面。
而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会明白我们的问题症结,才能找准治疗的药方,方能选择正确的道路。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历史何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