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敦实端庄的汉代釉陶及真伪的鉴定

汉代釉陶气魄宏伟、造型端庄、线条简洁,不次于青铜器,而莹润明亮的釉层和华美的釉色则是它独有的,如樽、羽觞、奁、熊形灯、浮雕狩猎纹壶等,都做的敦实端庄,对各阶层人物精神状态的刻划尤为生动,藏品想送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等),亦可私下推荐。可询,一五二。四零一八,四七二二。徐女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人们所见,主要是绿釉陶壶、罐、樽、盘一类作品。由于赝品越来越多,现将赝品和真品作以下区别:

  一、真品绿釉陶壶、罐、樽、盘等作品都是红陶胎,颜色呈浅红色,比较粗松,质地较软。露胎部分由于表层的粉化,底部成型时出现的轮旋纹理虽然看得见,但不够清楚,用指甲抠划,胎体上会出现划痕。赝品就完全不同了。赝品有两种,一种为灰胎,一种为红胎。灰胎像优质细泥灰砖,坚硬如石头,敲起来像瓷胎一样。红胎赝品质地也很细,火度高,叩之声音清脆。这两种质量状况,汉代釉陶绝对达不到。

  二、造型不像汉代器物。如赝品银釉罐,罐体高度只有13.5厘米,造型为哆口平唇,颈部长1.5厘米,丰肩,上腹鼓出,下腹收得很厉害,有一个长长的束胫,底部外哆。这种造型完全背离了汉代各类釉陶罐的造型特点,不知其依据什么样本做出来的。此类赝品在文物市场上随处可见,令很多收藏爱好者受骗。汉代各类罐中的小型罐,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口沿平滑圆润,有的口沿中央有一条小沟槽,其肩部丰满,腹部圆鼓,下腹缓收,平底,从肩部到底都很饱满,线型结构上收放都很缓慢,底部不向外张哆。赝品中有一些绿釉陶壶,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部向外张哆。还有一些绿釉陶壶赝品,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部做成斜肩,腹下部缓慢鼓出,平底,造底上也不符合真品釉陶壶的造型特点。

  三、装饰花纹上的区别。釉陶壶、罐等类器物的肩部往往有一圈模印出来的狩猎纹。这类纹样也用在其他作品上,如樽、博山炉等。其构图生动活泼,人处于进攻状态,动物上下腾跃,山石树林作陪衬,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完整谐调。赝品则花纹模糊不清,是故意做出来的。各种花纹内容如人、兽、山林之间没有联系,老虎之类的动物特别显眼,身躯长而宽大,有的兽比人大出几倍,很死板,老虎的头和后爪往往都在边框以外,花纹内容不多,但在装饰区间里显得很拥挤,在器物表面凸得比较高,不够协调。

  四、釉的差别。汉代遗留下来的真品绿釉有两种:一种深沉凝厚,釉光莹润悦目,比较暗,没有浮光。器物肩部的纹饰猛一看不够清晰,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花纹内容丰富,安排很有章法,能看清楚,釉面不够平整,在口沿,肩腹部分常有窑粘现象,往往釉层被粘掉一块,露出红色陶胎,用放大镜看这个部位,可以看出陶质比较粗。另一种釉层薄,釉光比前一种明亮,釉色略微浅淡,施釉也不够整齐,也有窑粘现象。这两种釉的釉层都有流釉现象,或叫垂釉现象。这个流釉现象大多都不是从器物口沿流向底足,而是由器底向口沿方向流动,即由下向上流动,许多器物底、下腹部位釉层较薄,口、颈部分釉层料厚,尤其口沿部分,常有一些不整齐的滴珠,这与汉代釉入窑焙烧时的装烧方法有关,往往是两件相同的作品一上一下扣起来,叫对口烧,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特征。汉代釉陶因为生产年代久远,在地下水浸泡下常常出现银釉现象,尤其绿釉陶器出现银釉现象最为普遍。

  相比之下,赝品的特点就很明显,以绿釉为例,釉色翠绿,青翠的成分很突出,平整光滑,釉层较薄。还有一部分深绿釉作品,釉层较厚,有一些流釉现象,但是流釉的情况是由口沿流向底足,由上而下流动,垂釉现象不明显。两者都光泽明亮,没有任何银釉痕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种美,叫单色釉! 有一种美丽, 纯净到极致, 浑然天成、素雅淡净。 与其相比, 一切 都黯然失色。 没有青花的...
    古韵_dea2阅读 427评论 0 0
  • 鉴别过渡时期的瓷器 战国时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的广大地区,普遍使用原始瓷,特别...
    天下_e142阅读 331评论 0 0
  • 鉴别过渡时期的瓷器 战国时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的广大地区,普遍使用原始瓷,一线...
    古风雅韵阅读 258评论 0 0
  • 德化仿古瓷初探 陶瓷,这一泥与火的艺术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生...
    古风雅韵_82fb阅读 311评论 0 0
  • 古陶瓷鉴定专家:五招看穿假古瓷 “‘老东西’虽然不多,但质量不错。可见金华的民间收藏有一定的基础。”在上周日举办的...
    古风雅韵_82fb阅读 1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