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埃弗雷特·罗杰斯,也被译作“E.M.罗杰斯”。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教授、系主任。
代表作有:《硅谷热》、《创新的扩散》、《传播学史》、《传播研究史》、《传播技巧》等。
·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
时 间:二战以后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
中心课题:如何运用传播来促进国家发展
罗杰斯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而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创新与发明的传播推广过程。其中,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大多为接触性变化,即受到西方新观念、新技术影响而被动发生传统社会的变革。
·“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
时 间:风行于1960s-1970s
特 点:从告知功能的角度探讨大众传播的效果
主要含义: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于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河流的流淌
按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只有了解学科的历史,倾听传播学的回响,才能更好地学习。对于“传播”,罗杰斯曾赋予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创新的扩散》中,作者就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而关于“传播学”这条河流流淌的研究,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达尔文进化论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传播学里面出现了两个领域的研究——非语言传播和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了诸如生态龛kan宽度、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的生存死亡)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试图通过考察个体内在的东西,特别是探究个体的无意识来解释人的行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1)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2)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将之召唤到意识当中(3)无意识,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个体人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2、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在学者库恩看来,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的精神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三大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
四大先驱
拉斯韦尔——政治学家,提出“5W”理论
卢因——心理学家,“把关人”理论,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
霍夫兰——社会心理学家,引入心理实验方法,研究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及其复杂性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引入社会学实地调查方法,受众角度,“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
两大学派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3)意识形态倾向性
美国经验学派讲究程序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认为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提供数据材料,讨论,建构定理。研究如何传播以及如何有效传播,注重传播效果研究,主要方法有实证、量化、统计。
欧洲批判学派则涉猎文化研究以及意识形态的“霸权”理论。其中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主要以思辨为主,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考察了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整个学派主要研究为何以及为谁传播的问题,注重传播意义研究,主要以思辨的方式。
批判学者认为,大众传播被现存的制度用来控制社会,关键问题是谁拥有和控制大众媒体。而经验主义学者则认为,媒体能够帮助改进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引导渐进的社会变化,切入角度是媒体个体受众成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