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龙树菩萨扩展了释迦牟尼的“缘起性空“的学说,其后更是有部分修行者肆意扩展”性空“学说,导致北传佛教的修行出现问题,因此唯识学说应运出现。
由于唯识学说理论的原因,导致有人对诸法唯识之教理所提出之九种疑难(这九种疑难在《成唯识论》卷九中予以了回答):
1、唯识所因难:此乃据何教理而立论唯识。对此问难,举华严、解深密、楞伽、维摩、阿毗达磨等经论之诸法唯识说而立证,就心内之境不离识,更以四比量论证。
这段话的大意是:唯识是依据何种佛门教理而建立的?对此的回复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心内之境不离识”的说法应该就是唯识学说的最初之义。
#个人评论:此回复无错,即众生对外境的反应(心内之境)唯有识。#
2、世事乖宗难:见世间之事实,时处一定,多有情同缘,如是境中有实之作用,岂非心外有实境佐证。对此问难,答以若定有实境,何以缘同一物,而自他所见不同、感受不同。
这段话的大意是:世间存在的实物,时空确定,同时还有实际的作用,这不是心外有实境存在的证据?对此的回复是(众生)对同一实物所见各自不同,感受不同,所以心外不存在确定的实物。
#个人评论:此回复谬。众生对同一外境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众生各自的(见)识不同。而不是没有实境#
3、圣教相违难:若心外无色等实境,佛何以于经中说有色等十二处。释此疑难,谓有十二处,非谓心外有实色等,乃为令了知心外无有实色等诸法。
这段话的大意是:如果没有实在外境,释迦牟尼为什么要传六尘、六根等修行方法;对此的回复:释迦牟尼为了要破众生的我执,证得我空,故说眼等六根和色等六境内外处的教法。同时为遮除断见(外道计众生死后断灭),是方便教法。
#个人评论:这个诘难有点意思。提问者不知道自己要问什么,回复者是回复了提问者的问题,但也搁置了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