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最早由东尼·博赞提出,在引入中国20年的时间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应用于读书笔记,工作汇报,讲座发言中。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导图》一书中,作者向读者展现了思维导图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强大作用,广泛应用于购物,回顾自己,旅行,暑期计划中,增进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
其实画好一张思维导图并不难,掌握好六大原则,轻松搞定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纸张
- 空白A3或者A4纸,不要有任何的横线竖线,白纸更能够让你的思维自由伸展。
- 若是旅行笔记本之类的手账,可以将两页合并,平铺为一页使用。
- 纸张需要平滑,纸张的平滑度影响思维的流畅度。
中心图像
-
不需要很漂亮的画
很多人对思维导图的向往止步于此,一直认为思维导图是手绘高手才能完成的。其实并非这样。简单的文字可以配上条纹,圆点,格子,花边或者立体三维都可以作为中心图像。 -
给自己五分钟热身时间
条纹,格子,圆点也不敢下笔?没有关系,先拿出一张草稿纸,写上你的中心图像,在你的身边或者网络上寻找此物的实物或者图片,作为参照简单的画出轮廓。还是不行?不用怕,那就重新画一幅。是不是渐渐像那么回事了?那能不能再画出更多的细节?对了,再填上色,有点大师的feel了啊,哎呀,好像不想停下来了呢。下笔前给自己五分钟的热身时间,画上一两幅画,就可进入状态。 -
图像大小
一般图像为一拳大小,同时需要横向延伸,因此画成竖直的图像更容易扩展。 -
心里准备
不少人会犹豫,会纠结,我画的是不是很丑,别人究竟能不能看懂呢?第一,导图一般是画给自己看的,这样的纠结就可以忽略了。第二,倘若真的需要呈现给别人看,千万别低估别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哦。作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参加导图课程的学员们画出一副自我介绍,没有文字,交换给其他学员,让其他学院来猜测画图者的性格。有人会从图中的一个太阳猜测出,画图者阳光,热爱运动,或者喜欢晒被子等等,学员们也很惊喜,别人竟然能够猜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用担心自己的画画技术,只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尽情的画就好。
颜色
一定需要五颜六色!尤其是重要并且严肃的话题,采用亮色进行描绘,会让人对此产生更积极的想法。同时也推荐使用流畅的水性钢笔,因为笔断则思路断。
分支
- 分支使用平滑的S曲线,类似于“之”子的最后一笔。如果时间紧急,可以使用弧线替代,同时建议在弧线的末端画上一个向上的曲线,这样在作图或者回顾的过程中,会让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
分支的流畅和思维的流畅是相辅相成的,当时我想表达一个信息,却总是表达不好,很是发愁。分支用的是我一直惯用的颜色和形状。突然我决定换用平时不用的颜色,并把分支画成代表当时心情的锯齿状。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我竟然想出了很多不寻常的电子。奇特的点子止不住的往外冒。
流畅的分支和杂乱的分支对思维的影响是相差很大的。
-
描绘上色
描绘上色的过程也是心情沉淀的过程,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当下。
-** 明确区分大小**
中心图像之后的主支为最粗,主支需要填充满颜色,二级,三级以下的分支则用颜色描绘即可。 - 文字与分支的平衡
避免眼睛在认知过程中过多移动对思考更有利
分支的曲线不宜过长,根据“一分支一词语”的原则,分支曲线的长度在3cm左右即可。
-
规则很重要
初学者在作图时应当尽量遵守规则,自己琢磨画法会被禁锢,从规则中熟悉则更有机会突破,形成自我的风格。
词语
- 一分支一词语,初学者也许还不适应这样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可先用一句话替代。并且分支上的词语是可以重复的。
- 词语的排序 词语的排序没有特定的原则,作者建议可以把联想到的所有内容写在一张纸上,再考虑如何分支。这样在不断的联想过程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冒出。
在思考一个庞大的主题或想要深入挖掘主题时,建议尝试改变词语的顺序和词语本身,帮助自己选择一个不同以往的思维角度
TEFCAS
T-Trial 尝试
E-Event 行动
F-Feedback 反馈
C-Check 检查
A-Adjust 调整
S-Success 成功
懂再多,不如实际画上一幅图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