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孩子的情绪……

前天晚上,承承喝水吐了一口, 衣服湿了。然后我就找衣服,准备给他换衣服。但是因为当时在玩玩具,就说:“不要不要”。我还说:赶紧,过来换衣服。无果。然后我俩就开始了对话:

我:承承,穿湿衣服你的小肚子凉不凉?

承承:恩。

我:肚子凉了是不是要生病?

承承:恩。

我:生病了是不是要吃药啊?

承承:恩。

我:那你愿意吃药吗?

承承:不要不要。

我: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把湿衣服换下来啊?

承承:恩。

然后,很意外。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地就把湿衣服换了。

当然,这种对话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因果关系。但是孩子肯定能感觉出来穿着湿衣服不好,也明白了爸爸肯定是为我好。

最主要的是我们和孩子进行了对话的同时,让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我想,孩子心里也知道,爸爸在乎我的情绪和感受,不会强制着我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让我深有感触。按照我们以往正常的思维,要求孩子去做一件所谓正确的事情,即使孩子不同意,我们可以哄他、我们可以骗他、甚至我们可以强制,再不行屁股就得挨两巴掌。尤其是对于“不懂事”的小小孩。

但是,别看一周四个月的小孩年龄不大,但是什么都懂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最主要的是和他讲道理,他能听懂了。

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哄骗,甚至是一贯的强制执行。

就拿孩子生病吃药来说。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吃药。我们可以和孩子讲道理:你的头是不是疼啊?想不想快点好起来......那我们是不是就要吃药......

当然,我们要和孩子对话,也一定要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对话式要比家长的一面之词更有说服力,更有效果。

比如错误的做法:你生病了难受,难受就要吃药,不吃药好不了,来,吃药药。然后就开始喂药。

这样做,孩子都没反应过来,而且,这只是自己的一面之词,孩子就会认为:根本没把我当回事,这哪是商量呢?根本就是强制。

所以,养育孩子任重道远,孩子的事情无小事,我们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话。要对孩子的情绪敏感,用心去发现教育知识,去发现适合自家的教育知识。

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如果我们有兴趣乐于和孩子交流,把孩子放到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有些事情不仅会事半功倍,同时也会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他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家小小孩的情绪。作为父母不能忽略孩子的情绪,家长不能“自以为是”。

父母之所以会忽视孩子的情绪,往往就是自以为是,没有和孩子共情。养育孩子不同于普通工作,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成长着、变化着、有自己独立灵魂的生命。而且,不同的时代,孩子们的感受不同,而父母却往往不够敏感,还用那些自以为很对的观念来理解孩子。

我们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才能培养出情绪积极、思想健全的孩子。

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年时光是最美好的,但转瞬即逝。好好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吧。

自勉,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