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畔,长恨歌起》之第七章:长恨歌终

话说数年后的长安,繁华如昔。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这喧嚣的城市中,有一位诗人,名叫白居易。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忧郁。

这一天,白居易漫步在长安的街头,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当年马嵬坡上的那一幕,杨贵妃的美丽与哀愁,仿佛还在眼前。他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红颜薄命,令人惋惜。

回到家中,白居易闭门不出,埋头修订他的《长恨歌》。他逐字逐句地斟酌,试图用最优美的文字,描绘出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轻声吟诵着,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仿佛看到了杨贵妃在马嵬坡上的决绝,听到了她那哀怨的叹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白居易的《长恨歌》终于修订完成。他将这首诗拿给好友们欣赏,众人皆为之惊叹。

"白兄,此诗真是神来之笔!"一位好友赞叹道,"其中的情感,如泣如诉,令人动容。"

"诗中的意境,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另一位好友附和道。

白居易微笑着,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首《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他对那段历史的祭奠,对杨贵妃的追思。

《长恨歌》很快在长安城中传播开来,人们争相传阅,赞叹不已。它的词句,如同春风般吹拂着人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那段真挚而深沉的爱情。

"《长恨歌》之美,在于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位文人评价道,"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与无奈。"

"此诗堪称千古绝唱,必将流传后世。"另一位文人感慨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恨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在唐朝广为流传,更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乐天之《长恨歌》,可谓爱情史诗之典范。"后世的一位学者评价道,"其文笔之华丽,情感之真挚,实属难得。"

"《长恨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令后人无不为之动容。"另一位学者说道,"它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华清池畔,水波荡漾,微风轻拂。白居易站在池边,凝视着水面上的倒影。他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身影,在水中翩翩起舞,美丽依旧。

"玉环,你可听到了这首《长恨歌》?"白居易轻声问道,"这是我为你而写的,希望你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安息。"

华清池的水,静静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那段永恒的爱情。而《长恨歌》的旋律,也如同这池水一般,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名言,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让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铭记那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