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选择面前,你是哪种人?
完美主义者:
为了买一件衣服,对比了销量前100的商品,分析价格、款式、材质、好评率........想要找出最好的选择,然而最后......头脑炸裂,无从下手........
感觉能符合自己要求的衣服,价格太贵。好评高的衣服又不符合自己的审美。
选择拖延症:
以为只要不选择就不会苦恼,于是把喜欢的十多件羽绒服加入购物车,然而迟迟......无法下定决心,不知道购买哪一件......
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打开购物车发现,购物车的商品都已下架了.......
惯性后悔症:
好不容易看到了喜欢的羽绒服,很快就下单,然后,发现有更好看、性价比更高的......
于是开始后悔,早知道就买这件了......
《第二人生》里有一句台词:
你天天看新闻 在等什么发生
让人生 再重头 再起死回生
地心没有沸腾 陨石没有倾盆
只有你 和日子 长满了灰尘
期待一趟旅程 精彩万分 你却还在等
等到荒废青春 用尽体温 才开始悔恨
期待一种永恒 却怕伤痕 怕碎骨粉身
最后还是一个人 没有神 你孤独的生存
别再浪费生命来等待了,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精彩的活……
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你选择对了吗?
比起以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时代,如今的社会充满着物质、信息的机会过剩:
点开外卖app鸡排饭过桥米粉每天却纠结到底吃什么;
商场里衣服包包不断推出新款;
工作频繁更换但好像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
相亲见了一个又一个.......
我们陷入了迷茫:
为什么会选择困难?
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选择么?
为什么我选择的不是我想要的?
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它完全可以在两堆干草中自由选择,但最后,它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了。
02 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首先是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就像买衣服,别人说不时尚或者会撞衫等,我们就容易改变初衷。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光,结果宁可违背心意也要选别人认为不错的。
其次是我们自己的衡量标准太单一。大部分人总以物质利益来衡量物品价值,以为贵的就是好的,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其实,对一个诗人来说,田园牧歌式的散淡生活远比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更有意义;对一个音乐家来说,纯净的天籁之音远比喧嚣的市井之声更迷人。
生活中,我们见到太多的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的评价而活。比如一个三口之家明明只需要一所小房子就足够安放幸福,可是为了别人的眼光,他们选择背着沉重的负担买一所大房子。还有的人明明喜欢那个送她一朵玫瑰的人,却选择了送她一辆豪车的那个人,因为她觉得豪车比爱情更有价值。
如果你很不喜欢目前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份新工作的机会,你会选择放弃目前的工作么?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
因为快到年终,如果现在辞掉工作,就会损失2个月的年终奖。
所以很多人宁愿放弃新的工作,放弃可能得到的更好的发展,也不想损失稳稳当当的年终奖。
“选择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选”
03 为什么选择会让我们焦虑呢?
很多时候,选择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尤其当「选择爆炸」发生在那些会对人生造成更重大影响的决策上时:例如,在生病时该吃什么药?接受哪间公司的 offer,哪个男孩的追求?或者,究竟该报考什么专业?
我们一定要坐在自己人生的驾驶座上,每个选择,都要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步步为营!
但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出选择呢?
因为在做选择时,我们常常犯错
首先,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估未来的体验。绝大多数决策,其实都由脑海中对未来的描绘所决定,这种构建依靠的,往往是基于过往经验所做的迅速情绪反应、有意识的回忆和评估,以及勾画出的未来愿景的享乐程度。当人们过度关注眼前的事件,就会高估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无论是从强度或是时长。随着时间过去,人们多少会质疑自己当初选择付出的时间精力,是否用错了地方。
此外,在预测选择的后果时,我们会把自己当下的「激活状态」投射到未来的情景中。假如你在又渴又饿的时候逛超市,可能就会买上很多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因为你将自己此时饥饿的状态投射到了未来。这种投射,往往令人做出后悔的决定。
从更大的角度上,太多的选择,反倒让我们无力、不知所措,而不是感到自由。使得我们即使在做出选择的当下通关成功,也依然无法避免选择后的焦虑、愧疚、无力感,和觉得自己选错了的抓狂懊恼。
看到这里,或许你也和我一样有点迟疑:难道没的选才更好?那岂不是太不自由啦?
这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你追求的,是「满足」,还是「最佳」?
因为,在「更多选择 = 自由」的等式中,其实漏掉了一环:你追求的,是「满足」,还是「最佳」?
04 如何做出“完美”的选择?
每个人每天有意无意间要面临70个选择。
小到中午点哪家的外卖,大到毕业去哪个城市工作,
人生就像由几百万个选择组成的测试题,每个选择都会带你去到不同的答案,甚至人生。
01:建立标准,做一个满足者
找找在这个选择中,你最关心的核心要素,建立自己的标准。
一旦找到符合自己标准的事物就收手,而不去想还有更好的在后面。
02:对于那些惯性后悔的人来说,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
而下行反事实思维指的是,假设如果一些关键的生活事件没有发生,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糟。
当你做了一个选择后,不妨转变自己的思维:
自己做的选择是最好的,不选这个的话,反而更糟。
03:把精力集中在重要决策上
《自控力》中曾提到过,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
它被使用之后渐渐疲惫。
如果你不让肌肉休息,你就会完全失去力量,就像运动员把自己逼到精疲力尽一样。
人在下班回家以后,往往自控力降到了最低值,
这个时候,往往没有多余的自控力去抵制诱惑:追剧、吃夜宵等。
因此,把精力留给重要的决策。
选择无处不在,而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学会做好选择,是一项我们必修的艺术,
它将帮我们在无数分叉口中,走出一条更好的路。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