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说的是,刘彧在皇帝期间的惠政,其实就算到最后死之前的几天都还在发布诏令:我快死了,现在每天垂泪,觉得对不住人民,后代你们一定要将徭役缓缓,能用钱替代的就替代,凡事不要太繁琐,一定要节约,我的嘱咐你们务必要详详细细去做啊,务必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啊。历史上著名的皇帝遗旨不多,本人认为,这个遗旨和刘备的先主遗旨有得一拼,不过立遗嘱的人千差万别。
刘彧晚年政治一泻千里,所以他的遗旨只能说是外表光鲜,刘彧本人是金叶其外、败絮其中,他按规矩玩政治,但骨子里的性格是懦弱、自卑及凶狠,所以当政日久,他最终还是将慈祥的面具撕开。历史对完颜亮有评价,“为君之道可谓英明,为人之道则当天诛”,对刘彧一样有效,而刘彧的劣迹,集中爆发在晚年。
刘彧之所以战胜之奇,就是迅速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不拘一格,使他们发挥所长,不计前嫌共患难,让他们不惜性命,但是,这最大优势在刘彧后期一层层被剥离。《宋书》说,孝建、泰始以来,皇帝专制十分厉害,权不外借,官吏管理十分严格,但刑政纠杂,理难遍通,习惯用身边耳目出纳王命,并自以为他们人微言轻,其实这些人早就借皇帝威权,鼠凭社贵,狐藉虎威,是亲天下,政以贿成,出入都是皇帝的礼仪,微微一笑就能主宰人的命运前途,南来北往的送礼的都要准备两份,一份自己享用,他们弄权就算是王导、庾亮也比不上,尤其刘彧晚年,那些得势小人,更是害怕宗王的威严,唆使屠杀宗王,又孤立小皇帝,夺取权力,人民开始对这政权的失望,也就是由这些事情引起的。
刘彧在藩王时期,服侍在他身边近臣,基本都是政治上歪瓜裂枣,如阮佃夫、钱兰生、李道儿、姜产之、柳光世等,但这些人对刘彧还是满服侍到位的,所以刘彧当上皇帝之后,对这些王国旧属,每优容之,将错误的人放到帝国重要的岗位上。
本人觉得,小人最大诟病不是才能平庸,而是站在错误的位置,唆使皇帝残害贤能,余秋雨曾对小人费无忌、郭开作了深刻论述,刘彧所用的这些人当属此列。当然,唆使杀人之所以能通过,大部分原因还在于刘彧的猜忌,他被虐待造成创伤,所以对革命阶级友谊慢慢淡忘,自身危机越来越浓。
阮佃夫,位不过执戟,却权亢人主,主要是刘彧认为这些人出生寒门、没势力、风雨只能一时,随时可以连根拔起。话不多说,看看阮佃夫这个人。
阮佃夫,会稽郡人,外貌应该不错,言行举止也还有点样子。
他先是在台城做小吏,后来做了宫中的发型师、造型师,主管衣物,凭借着贴近领导关系,没经过公务员入编,额外解决了编制问题。
但因为在孝武帝那里得不到什么更大甜头,于是巴结好装腔作势刘彧,正好刘彧招一些鸡鸣狗盗之徒,他也就凭三脚猫的功夫当了刘彧的幕僚;几年的运作,阮佃夫还被刘彧选为世子的大保姆,天天穿着虎头鞋、拿着拨浪鼓哄小孩子开心。
如果天运如此,阮佃夫也就安安心心地当个地方小官,只是他的前世积德,命中注定要把他推到更高的位置。
刘彧在囚禁期间,阮佃夫终于到了台前大展身手,运用超高的智商、过人的胆识、不一般的控制力,帮助杀掉皇帝刘子业,在这一幕剧中,阮佃夫与刘休仁合作无间,刘彧称帝,他们二人就成了内外主宰,不必言说。
后来一段时间,阮佃夫还算恪尽职守,从一个造型设计师开始介入军事,亲自出门去招了一批巴蜀的兵(巴蜀流民战斗力强,刘裕曾说过那里的兵是巴盲,蒙了眼睛一样不顾生死),当初刘彧正好缺兵马,宫里面的侍卫都拿出去打仗了,这批几千人的生力军无疑帮了刘彧很大的忙,受到嘉奖。阮佃夫也从政、从军威风八面,很快被封为建城县侯,食邑八百户,职位为兰台侍御史,监督皇室百官。
按照南北朝历史,如果此人如还可以统兵更久一点,外加稍微有点智慧和野心,也极有可能会成为恒温、王敦一般人物。
可惜阮佃夫这个人还是和刘彧说的一样,没有根基、没有智慧,来到政治大雅之堂,首先就是汲取营养,学习。
但是当时能够学习的是什么呢?学做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