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半年,又到半年复盘的时间了。纵观2020,疫情作为导火索,把国家、组织、家庭,个体存在的问题以不由分说的爆发式的直接暴露在面前。之前拥有优良结构和资源组织的,可能熬一熬就过去了,有意识的更有可能找到了新的机会和爆发点;而本身问题重重之前被良好大环境盖住的企业可能就全面着地没有抗衡OVER了。
我们公司作为一个小微电商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呢?
公司的产品类目是标品类快消品,价格低廉透明,利润有限,用户忠诚度低,没有大玩家,估计是因为进场门槛低,没有技术含量,赚的都是辛苦钱,在这种红海里,比拼的就是各家的综合能力了,比如基础的产品、运营、页面设计、售前售后、物流等等的相互协同的速度和质量。
之前我们是跑赢了市场的,一直到今年的4月份底。5月份开始销售持续下滑,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打法,同样的服务,销售额就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持续的坚定的往下走,为什么呢?
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今年并没有定任何的KPI,想着肯定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只希望能存活下来。但是,真的是因为环境吗?因为整个经济下行所以我们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吗?这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这正是一个转型的好时机。之前也努力要打破公司的舒适圈,但是第一主要业务蒸蒸日上,第二也在不断的改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就是在原有的价值网络里原有的曲线上更好更快更强。(我是非业务负责人,管理人员)
这段时间公司的同事想着各种办法来提升销售和排名,每天焦虑无比,看各种数据,想着各种办法,比如更改图片风格,找新产品,采取不同的运营方式来测流量,点击率,重新设计话术等等。其实内心是茫然的,而且这种种努力看起来效果几乎为零,除了我们新上架的一款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应以外,主打产品依然在下滑中。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停下来琢磨一下未来,对未来形成一个判断,然后基于判断再来行动。因为我们之前的所有改进依然是在一个连续性的环境里做的努力,现在遭遇了黑天鹅,我们必须从头开始审视我们的业务和基石假设。至少,我们还有沉淀下来的核心团队,组织资源和充裕的现金流。
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核心优势作为起点,运用分形创新的理论,来开创出新的天地。分形=遗传+变异+隔离+选择,其底层逻辑在于它的同构性,也就是利用自己主营业务中的那条曲线找到里面的子系统,边缘需求或者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后最大化,让他生长成第二曲线,从而实现生存发展。
第一步:要素拆解。要素拆解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波特五力,熊彼特五要素等等,在我们组织,用供需连来拆解应该比较合适。我们是一个电商公司,核心定位应该是一个连接者,帮助用户找到价廉物美的产品,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我们的供应商销售出他们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可以在供给端、需求端以及连接端都来细化拆解,重新组合的。
供给端:上新新的产品,寻找新的供应商,在旧有的供应商里进行优化,或者跟其他机构合作,不直接面对生产者。产品更新迭代,供应商也要不断的更新迭代才可以,我们备用的可替换的供应商不是很多,在过往里,曾经受制过供应商,因为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好,一时半会找不到优质的生产方。而且,产品的快速迭代、质量及价格都是我们要和供应商一起去解决的,需要双方紧密沟通联系,共同进步。
需求端:因为产品还是以功能性需求为主,直接对应C端客户。那我们重新定义场景,分时间、空间、具体的使用环境等;给用户分类,比如分时尚的、重情感的等等。我们尤其要和没有购买我们产品又咨询了客服的访问者重点沟通,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或者能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点。
连接端: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哪里是用户关注的点,我们就用用户关注的来吸引他们。比如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直接用产品和用户沟通,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本身我们的产品便宜标品,大家都去拼多多,那我们也可以在拼多多上找到我们的用户。
第二步:组合创新,内部MVP。缩小尺度进去,放大尺度出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从用户数据开始分析,结合竞争对手的信息一个一个子类目里选品,然后前端由一个运营全权在前面打仗,后端的小组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协力配合,一起不断根据市场数据组合,找到方向。
第三步:市场选择。我们目前效果最好的是一款产品用新的运营方式跑了出来,从0开始到现在日均销量1000多单,在这个期间,不断优化供应商,做各种图片测试,场景测试,价格测试,最终被市场选择了。
第四步:独立机构。目前还没有一条曲线可以到独立出来的程度,虽然说必须独立于原有的价值网络和组织心智才不会束缚于大哥吃小弟,但是目前阶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个人全权负责制,资源给充分,大家都在为生存拼搏,也基本上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还是因为公司小。
第五步和第六步都还在实践中,单一要素最大化是在该产品过了PMF临界点后重力投入,争取最快突破阈值,抢占市场,完成第二曲线。
那没有跑出来的产品怎么办,这个就看组织的格局和容错能力了。市场随时变化,也许今天这款产品出来,明天又下滑了,最终还是要不断的试错中,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多尝试,失败了没有关系,再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再往下挖,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定位电商么,有没有破界的可能,比如和机构合作,开发我们原有的用户,为他们服务,不局限于电商平台,而是在私域领域里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像云集一样,我们是云集的一个节点,但选品不完全依赖云集,自己经营自己的影响圈?一切都要是调查落实才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