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完经典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主角小男孩太可爱,身边都是好人,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这电影似乎在说你们德国人对犹太人那么残酷,当你们的小孩被这样对待,有何感受?
这结局太悲惨,看完我也不禁流泪,之后去看下方观众留言,发现都是在同情小男孩、犹太人的遭遇,或者谴责凶手。我不禁想到,当时人人都是受害者,犹太人很惨,德国人作为战争失败者也很惨,纳粹甚至被连根拔起。
当时的德国,旧贵族要维护自身权益,和有钱后想改善自身命运的新资产阶级产生矛盾,军人要摆脱一战后的限制获得更多资源,工人也想改善被压榨的处境,整个社会充满矛盾和不安。传统基督宗教式微,科学变成新的信仰,德国想变强,要消灭不同声音,将国家拧成一体。
而当时的犹太人,两千年来自成一体,生活在西方人之中,始终无法融入他们,有相似却不同信仰,不是异端但也格格不入。他们有钱但没国家、没武力,工业化后掌握的资源更多就想要求更多权力;贵族视他们为奴仆,却想翻身做主;平民视他们为剥削者。
犹太人大屠杀,整个过程不是一气呵成的,是慢慢演化来的。先是德国人宣传犹太人对国家有害,于是想将他们驱除出境,就先定义出那部份人,然后这些人就处于弱势地位;接着将他们迁徙,离开公众视野;然后不想将资源花费在他们身上,犹太人就挨饿、生活困窘、麻木;后来干脆杀光了事。
整个过程中施行人员并不知道全部环节,每个人都只做好自身那个环节的工作,就连屠夫也只认为他们杀的不是人,是社会的害虫。并且犹太人也一步步配合,还有部分犹太人是其中的管理者。因为定义、迁移、挨饿、屠杀,每一步骤都施行的太顺利,德国宣传工作做得太好,于是悲剧不可避免。
解读中提到当时德国失去多元化,整个国家往错误越走越远。但是多元化会分散国家力量,当时德国因为一战失败后巨额战争赔款,后又遇到经济萧条,海外缺少殖民地没发展空间,国内各阶层间矛盾加剧,于是需要新的敌人来转移内部矛盾,向外扩张,战争不可避免,而战争需要先整合内部声音,调动全部资源。
解读中也提到我们不要太信仰科学(当时德国因为遗传学,认为犹太基因是不好的,需要排除),多点人文关怀。我认为这点没错,只是尺度不好拿捏,欧洲现在社会福利很好,各种声音都能存在,于是欧洲没资源也没统一方向,失去力量。
回顾大课的解读,如果我回到当时的德国,就算让我掌握权力,恐怕也很难阻止战争的发生,大屠杀的发生。即使是现在,如果还有战争环境,国家依然会统合所有声音往一个方向前进(哪怕是错的方向),每一个人也都会执行国家命令(不服从的少数人都会被消失),同样的悲剧仍然不可避免。但我认为人类还是会越来越好,二战很恐怖,但古代生活环境更差,屠城、屠种族的事情也不少。而现代全世界都在加强交流,加大合作,战争越来越难发生,毕竟全球都是生产链的一部分,也是市场;打掉一个国家,全世界都受损失。因此记住过去错误,积极面向未来,是比较好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