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2018

跑过的每个马拉松赛,都有背后的故事。

    原本的想法很简单,每年给自己两个比赛,上半年一个,下半年一个,保持轻松奔跑的心,顺便领略沿途的风景。

    今年早早报名合肥马拉松,一来是我大学上学的地方,有回忆,跑起来,心境可能不一样。人算不如天算,恰好报名的一个职业资格考试也在那一天。只能作罢,定的房间转给别人,参赛包也无法领取。在这顺道提一下,尽量不要做烂好人,很麻烦,搞得自己不开心。我本将心向明月,明月可能无所谓的。

    合肥去不成,但是计划还不能变,很多比赛的报名时间都已经过了,看了一下,既不耗费太多精力,又能愉快的跑下的比赛,就只有青岛马拉松,而且今年青岛刚开了G20峰会,值得一去。

    聊聊过程,住的地方离起点很近,奥帆中心附近吧。这次我是一个人参赛,确实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参加一个比赛。长跑的人,内心注定是孤独的;浮躁的心,跑不到最后的重点;所有的热情,到最后都是一个人的坚守........我想走到最后。

    青岛去过很多次了,风景确实很美,山东这几年环保治理力度很大,加上G20峰会的加持,五四广场那边的景色,是我这几年看到最美的一次。词穷,换手机频繁,结果照片都不见了。。。。。。

    下半年真的没有好好练,跑量不够,所以预计到自己会跑的比较辛苦。比赛前一个人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手机我都没拿出来,作为一个不算老的老鸟,这种情景已经习以为常,有些事情,是拍照记录不下来的,你在那里,静静的体会当时的心境,当时的感受就好了。记录下来的,永远不是当时的感觉。

    前半程是沿着海边往西,一直穿过火车站,到八大关,再折返,我始终保持自己的配速,不为外界所动,但是青岛的地形实在是太起伏,几乎没有平坦的路,上来下去、陡坡缓坡,让原本就不擅长爬坡的我很崩溃。告诉自己,“肯定能完赛,尽量争取快一点,实在不行就走,但是不要放弃。”在八大关附近偶遇央视记者冬日娜,拿出手机拍了个合照,最近她好像跟马拉松比赛跟的比较多,经常能够在比赛中见到她的报道。

      半程过后,是最痛苦的,因为半程的跑者都冲线了,可以回去领盒饭,而我还有一半的路要跑,身体的极限也慢慢到来,22公里到26公里这一段,是比较痛苦的,开始自我怀疑,我能否坚持到底,远远的看到一个身材不错的小姐姐,大长腿,速度差不多,于是就慢慢的跟一下,有时候超过她,有时候又被她超越,可惜我没能力搭讪,说话真的是很耗费体力。不得不赞一下大概23公里左右的青啤补给站,喝了两杯热乎乎的红糖姜茶,凉水加功能饮料已经让肚子里冷冰冰的了,甚至有水都不敢喝,这两杯热茶来的非常及时。

      后半程是往崂山方向跑,地形变得平坦,但是还是有坡,对!是最让人崩溃的大长坡,又长又坡。。。。。。关键后半程也是折返路线,当我看到对面标注37公里,而我这边只有24公里的时候内心真的很崩溃,折返点啊,你到底在哪里?后半程跑的很痛苦,29-30公里是我的撞墙期,身体极限的到来,让身上所有的弱项都无限放大,脚底也磨出了泡,但是不能停下来看,因为停下来再开始,会很困难,就这样跑跑走走,走走跑跑。(坡度太大,有些上坡是不得不走的,真的跑不上去)后半程,累的脑子都不动了,所以真的没什么印象,最后的冲线我还是跑起来的,也没有什么征服了全马的快感,就想赶紧跑完领盒饭。赛后完赛包还是很良心,现在随着马拉松赛事越来越产业化,赞助商越来越给力,物品自然越来越丰富。

    平静的走回住处,洗澡,收拾好东西,坐地铁,去火车站回家,其实跑完以后,走了一会儿,就缓过来了,也没有特别难受的感觉,在火车上就是没精神,手机也不想看,书也不想看,总是集中不起注意力,可能这是疲劳的一个表现吧。

    这就是一个平淡的马拉松,可能在我生命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比赛,若干年后,我希望每一个比赛我都能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等我再也跑不动的时候,来看看。我是一个不愿留下自己痕迹的人,所以每当回忆的时候,都会出现强烈的感情找不到出口,因为没有回忆的载体,只记得感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