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析五观:区域观、结构观、动力观、发展观、适应观。
1、区域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从上到下。
2、结构观,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动力观,一个人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一种驱力:弗洛伊德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性本能,性本能携带着数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libido),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动力。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它保证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机体的其他需要。死的本能:指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破坏力。
4、发展观,就是动力观的动态展示,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吃奶和吮吸给儿童带来最大的快感。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欢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②肛门期(1—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这是儿童学习如何获得爱、表扬和赞赏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被父母恰当对待,那么儿童的人格就会残留着恐惧、内疚和蔑视的痕迹。这种被压抑的冲突可能导致成人强迫性地定时大小便和洁癖,或者变得尖酸刻薄。
③性器期(3—6岁)
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儿童经历了强烈的矛盾情感,寻求异性父母作为爱人,但同时都害怕并爱戴同性父母,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依恋异性父母。这种早期的异性亲子依恋可分为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两种,又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这一时期的情感冲突通过被压抑的性冲动和认同同性父母未得到充分解决,残余的冲突遗留在潜意识中会扭曲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
④潜伏期(6—11/13岁)这一时期,主要的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通常在儿童的行为中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了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
⑤生殖期/青春期(11/13岁以后)
这一时期女孩和男孩出现第二性征的身体变化,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并且他们能够以更少自我中心、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容易产生冲动,对成人产生抵触情绪。
5、适应观,弗洛伊德受达尔文的影响提出了适应观,也就是适者生存。一个人如何适应呢?主要依靠两个方式,一个就是变相的宣泄,一个就是自我的防御。
二、记住动力学七句话
绝大多数的精神生活都是无意识的;
童年的经历和遗传因素塑造了成年人;
一个人对咨询师的移情是了解一个人的途径;
咨询师的反移情促使理解来访者;
咨询过程中总会有不顺畅的地方,心理的本能产生阻抗;
症状是有功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帮助一个人去掉面具,获得真实感。(杨树、柳树)
动力学的基石:无意识理论和决定论。第一二六解释心理动力学的理念,三四五是方法,七是目标。
四、心理学三大理论:
理论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作用:
理论给了框架,背后有假设。理论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各种理论。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在一个黑屋子里找一个不存在的黑猫,精神即心理,分析拓展内心,使人有所领悟,技术层面包括面质、解释、澄清、修通,利用移情处理阻抗。
第二大流派行为主义: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想知道的。
经典行为主义的内容: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给你一个刺激,你作出一个反应,中间隔的是心理,刺激相同,反应不一定相同。
强化和惩罚:正强化,给一个好刺激;负强化:给一个怀刺激;正惩罚,给一个怀刺激;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多运用负强化和负惩罚,再加温柔的坚持。
3、行为主义三种学习方式:习惯化、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复练习,卖油翁)。
①多拉德米勒社会学习理论:挫折侵犯学说,例如家庭暴力男人打老婆;冲突理论,双趋、双避(父母和老师都批评孩子,孩子离家出走)、趋避、双重趋避。
②罗特—社会学习学习理论控制点理论:内控制和外控制,找自己的原因和找外部的原因。
③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孩子模仿父母,榜样的理论。
第三大流派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广告把需求变成需要。生理需要,食、性、睡;性满足五个层次的需要;先要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
2、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
求助者中心疗法:
①人性的看法: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潜能自己做好。王阳明“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
②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都能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③人机体的智慧,身体知道答案。例如过高空玻璃栈道,人知道没有危险,但有的人就是迈不动腿。
④人性观:人是可以信赖的,引申世界是美好的(世界观,人是为未来而活),人是可以信赖的(关系),我是可爱的(相信自己独一无二)。
总结:心理问题是社会经验和自我概念不和谐导致的。例如自我评价将价值条件化。。。
思考如何解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一种:行为主义认为刺激引发反应(被咬),泛化,学习论。
第二种:动力学的观点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人格不良的基础上又因激活了压抑下来的创伤。
第三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机体智慧。
最后讲解情感隔离:屏蔽情感,用逻辑说话。例如称呼父亲与爹的不同,前者有情感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