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每一个人,在被生活推着走的时候,在疲倦厌烦的时候,也许都曾经闭上眼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梦想这个词,我们一遍遍地去想,却又总觉得它遥遥无期。但是梦想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梦想来源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它最柔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但它也最有力量,支撑着我们熬过所有的艰难与辛苦。
对于林清玄先生来说,写作的梦想是支撑他努力前行的最大力量。
“年少成名”的他,从17岁就开始发表作品,30岁之前就拿遍了台湾的文学奖。
但,作家之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他家境贫寒,每天家里甚至都要为三餐而烦恼,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林清玄仍坚持着自己的作家梦,克服了种种艰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梦。
“内外皆柔软。”
林清玄先生在《清净之莲》中写道:“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这段文字中,“柔软”是最关键的词语,在林清玄看来,世间一切都是柔软的,而我们心灵的柔软,比花瓣、绿草、海洋、天空、云朵都要具有力量。
林清玄先生的柔软心灵,在于尝遍世间的困苦,却仍保持最纯净的初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这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少年时的艰辛使林清玄尝遍了人情冷暖,但他却始终热忱、诚挚,从未丢弃最初的那片赤子之心。
虽然洞穿了世事,但纯洁和天真却从不泯灭。
从最初的梦想萌芽,到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林清玄始终坚定而温柔,这道路上的多少艰难,都化成了文字,向我们传递着柔软的温度。
“向内探索,向外追寻。”
林清玄先生的作品都很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怦然心动。
“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
——《黄昏菩提》
这,充分展现了林清玄先生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
想更些林清玄先生的美句,不过今天实在是太晚啦,明天见。|ω・)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