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豪迈宣言。伟大抗战精神,如同穿越时空的火炬,在历史的硝烟中淬炼而成,于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为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与磅礴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用血肉与信念熔铸的宝贵财富。其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绝非尘封的历史标签,而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从杨靖宇将军冰天雪地中的孤胆奋战,到八百壮士四行仓库的誓死坚守,无数先烈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诠释了这份精神的千钧重量。它诞生于烽火连天的岁月,却超越了特定历史场域,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永恒明灯。
历史的价值在于观照现实、启迪未来。伟大抗战精神在今日中国,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强大的实践力量。它首先体现为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深沉爱国情操。在全球化浪潮与复杂国际形势下,这种发自肺腑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责任感,是凝聚十四亿人磅礴伟力的精神纽带。从科研工作者殚精竭虑攻克“卡脖子”技术,到边防战士顶风冒雪捍卫疆土,爱国已从抗战时期的救亡图存,转化为新时代的实干兴邦。其次,它彰显为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斗争意志。民族复兴之路绝非坦途,必然伴随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抗战精神中那种不畏艰难、勠力同心、敢于胜利的品格,正是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精神武器。从脱贫攻坚的尽锐出战到抗疫斗争的众志成城,无一不是新时代对抗战精神的生动续写。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迈向复兴彼岸的自觉行动与强大动能。一要深植爱国情怀,凝聚奋斗共识。需加强历史教育,尤其让青年一代深刻理解抗战历史,感悟精神伟力,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激发“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二要砥砺斗争精神,增强实干本领。面对复兴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发扬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天地。三要坚持团结自强,共创民族未来。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胜利。今天,我们更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必将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让我们高擎这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路、激扬斗志,以“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姿态,奋力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