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在患病阶段,身体状态与常人不同,食物本身的特性会对患者的体质平衡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适度地忌口,既有利于减轻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治疗副作用,也能避免某些食物“助邪”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康复创造更有利的内环境。
1.忌油腻 动物油脂(猪油、牛油)、肥肉、炸鸡、油条、油炸点心、全脂牛奶、奶油、奶酪等。此类食物滋腻厚重,难以运化,极易助湿生痰、阻滞气机。会加重痰湿内盛(表现为痰多、胸闷、舌苔厚腻)或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反酸)患者的症状。烹饪宜清淡,多采用蒸、煮、炖、烩等方法,选用植物油且控制用量。
2.忌生冷 冰镇饮料、冰淇淋、生鱼片、凉拌生菜、刚从冰箱取出的寒凉瓜果(如西瓜、梨)。这些食物性多寒凉,极易损伤人体脾胃阳气。癌症患者本身脾胃功能常较弱,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胃虚寒,导致或加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食物应以温热为主,水果可适当温水浸泡或煮熟食用
3.忌黏滑 年糕、汤圆、糯米团、糯米饭、部分过于软烂的面条、未经充分发酵的面食。这些食物质地粘腻,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对于本就“脾虚纳呆”(脾胃虚弱、食欲差)的癌症患者,易引起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若患者处于“外感初起”(感冒初期),黏滑食物可能“闭门留寇”,阻碍病邪外散。可以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主食,如软米饭、馒头、普通面条,适量食用。
4.忌辛辣 生葱、生姜、生蒜、辣椒、胡椒、花椒、芥末、韭菜、酒类(尤其烈酒)。此类食物性多辛温燥烈,具有发散、刺激之性。会明显加重“内热证”患者(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面红目赤、便秘尿黄)的症状。同时,辛辣刺激可能损伤消化道粘膜,加重放化疗引起的黏膜炎。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调料和食物,调味以平和为主.
5.忌腥膻 各类海虾、螃蟹、海鱼(部分腥味重者)、羊肉、鹿肉、公鸡肉等。这些食物多属“发物”范畴,性味偏温燥或带有特殊腥臊之气。中医认为其容易“动风生热”、“助邪”。癌症患者若体质偏热、或处于病情活动期(如肿瘤未控、有感染),食用后可能加重体内“热毒”或“痰热”症状,如烦躁、发热、皮疹、局部红肿热痛等。选择性质平和的家禽(如鸭肉)、淡水鱼、瘦肉等优质蛋白来源更稳妥。
6.忌发物 鸡蛋(尤其是煎炸)、花生(尤其油炸或发霉)、虾肉、鹅肉、香椿芽、部分菌菇等。“发物”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指容易诱发旧疾或促使现有疾病加重的食物。癌症作为“痼疾”,患者食用某些发物后,可能引起病情波动或加剧不适症状。其机制与食物的异性蛋白、激素、刺激性等有关。需留心观察自身反应,若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不适或感觉症状加重,应暂停食用并咨询医生。不必盲目忌口所有“发物”,但需谨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