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终身学习者,而是终生消费者 为什么我们一学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这几天正在读着成甲的新书《好好学习》,期间我不断的思考着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系统的分析各种案例,他说的那些知识单列出来每个我都知道,他提到的书籍每本我都读过,可是当面对一个个案例时我的脑袋就停止了运行,看到答案又发现自己都会,真的是陷入了一学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

我不是什么学习成长的大牛,只是个在不断探索个人成长路上的普通人,从09年开始经历了阅读《影响力》《黑天鹅》等各类畅销社科书时发现新大陆的狂喜,到13年购买PPT、EXECL课程时的激动,15年了解各类方法论的鼓舞,16年挂上终身学习者的自豪,我花了不少时间、精力、资源(钱…)在自我提升之上,却总有事倍功半,甚至是无功之感,直到我最近读着几本新入手的成长类书籍,正为新了解的东西感到兴奋时,我突然联想起自己两年多的健身经验,恍然领悟自己为何付出这么多却没有多少改变的原因,今天写出来以便检验我的思考,也希望能为和我遇到同样问题的人一些启发。

“知识经济”已经进入过度包装的工业化时代

最近罗胖在发布会上推出了一个产品手册,大肆标榜自己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在我看来这标志着被称为“知识经济”的产业彻底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其实此前早已显出了端倪,基础知识搞出了什么“元认知”“临界知识”“心理表征”的概念,不同大牛的“信众”都有不一样的暗语;一个T型人才的说法弄出了“U盘人才”“斜杠青年”“跨界者”等等变体,就好像板蓝根弄出冲剂、药片、胶囊一样,对不同的客户满足不同的需求,你是个为生活打拼的工薪族,你知道“U盘人才”吗?想要不被辞退,想要升值加薪,这就是你的路;你是个文艺青年或者理想主义者,你知道“斜杠青年”吗?不要做被眼前苟且束缚的人,你要探索生命无尽的可能;你是个中层领导或者创业者,来加入“跨界”的行列吧!这里才是世界的未来。同一个东西你喜欢什么让你选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除掉数学、物理、化学等工科领域的大批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公式和定理,抛开哲学、历史等文史领域一般人仅仅能做饭后谈资的东西,再划掉一些明显受众群体不大的专业知识,最后能够让普罗大众掀起热情的也就只剩“人际交往”“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等几个为数不多的点了,原材料只有玉米怎么办,没事我们可以工业化生产,光膨化食品就可以生产几千种。

在几本早期的自我管理书籍把关键的理念用尽之后,大家都开始纷纷踏上创造概念的道路,国外如此,国内更是如此,《巨婴国》《黑天鹅》一个个新瓶装旧酒的概念给你新鲜感,但永远都给不了你新的逻辑,学习本该是认知的拓展,它们给你的则是认知的强化,本该是“原来还可以这么想”变成了“看,果然是这样”,随着一本本新书看完,你越发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证,你越来越不去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但没有关系,你还得到了很多不错的概念作为谈资啊。

大牛不是你的私教,不会管你学得好不好

罗振宇、秋叶、彭小六,一个个大神在这个人人焦虑被时代抛下的时间点出现在我们眼中,《逻辑思维》《跟着秋叶学PPT》《让未来现在就来》你看了好多书感觉自己正在发奋学习,你报了各种网课好像美好的未来就在你眼前,你参加了诸多学习社群自觉已经与众不同,可是学了写作,学了时间管理,好像写作并没有突飞猛进、时间仍旧紧迫无比,自己并没有像大牛那样一篇文章10W+,上班工作下班分享。最后剩下的是一列长长的网课清单、一打厚厚的成长书籍、手机里99+的未读推送,“他们的方法都没用”“这些东西都说的太空了”“我不适合这个模式”,最后你的热情燃尽不再相信这些东西,直到有一天看到下一个充满鸡血的故事,你可能不再买课,变成了买音频;你可能不再参加网络社群,变成了面对面指导;你升级了投入的方向和资源,让自己的大脑重新爽一下,然后等待下一次机会。

自我成长和健身其实是一样的,一个锻炼肌肉、一个锻炼大脑,都要科学的计划、适当的磨练、及时的反馈,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而我们所认识的大牛就像那些锻炼见效的成功者,然而他们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健身教练”,大部分都并不清楚“大脑肌肉的运行原理”(当然现在也没有人明白),提供的方法更多是自己经验的总结,减脂、增肌、塑形谁都不清楚谁的方法是哪个体系的,你也不清楚自己要选择的方向是哪个,只能全部都跟着试一遍,而在不断受挫的过程中自然难以提高,甚至还会“受伤”;或许其中有部分大牛了解一些学习的原理,可是他并不是你的私教,不会来慢慢了解你的问题,为你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毕竟和健身业那种买时间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推广产品更有效率。

别再找借口了,你就是懒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马上就否认,“我看了不知道多少书,学了不知道多少课,你居然敢说我懒”,如果你的反应是这样的,那就真的印证了你确实很懒。在我看来学习和健身很像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是在现有条件下重塑你的肉体和思维的方法,而如果你遇到了别人的否定就会本能的反驳,那就说明你的思维并没有什么改变,就像我们的工作更多时候靠的是直觉一样,你的学习也是这样,你看了这么多的书只是接收了那些你认同的观念,不断强化着你已有的思维模式,而对不认同或尚不理解的东西,你的大脑选择性的忽视了,你肯定知道“why、what、how”模型,可是你遇到新工作、新东西的时候会自然地用它分析吗?就像做了两个俯卧撑就放弃的时候一样,你的脑袋觉得这好累、有什么用、不需要,于是你知道了一个个知识点,就像你知道了俯卧撑有宽距、窄距、腾空、击掌各种姿势一样,没有一个做得了,不过那也没什么用啊,对吧?

很多执着学习的人其实都并不想学习,因为他们都讨厌思考,他们只不过是有着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而为了在思考的负累和被淘汰的焦虑中找到平衡,我们的大脑发挥它最擅长的事情,把困难的问题换个简单的来回答,于是思考变成了记忆,就好比很多对自己体重有着焦虑又不肯为锻炼受累的人花钱买了甩脂机、踏步机一样,大家开始花钱买课、买书让自己的大脑记住一个个的新名词,让它感觉成长的愉快,然后这样的条件反射不断加强,你越来越不愿意让大脑“锻炼”,转而换成了“买买买”,我健身时一直嘲笑别人的事情,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竟然悄悄的发生着。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感觉非常的痛苦,毕竟在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候要承认失败是一件最难的事情,或许责怪大牛的书太鸡汤,工业化的知识体系太荼毒更让人放松,但是转念一想这或许是我领悟的机会,如果一个人真打算终身学习,那自学就是他绕不开的路,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这样的思考计划:

从手中的这本书开始,一天读一小节,每一小节问一个为什么,问到不能再细分为止

我打算借鉴自己健身时的经验,把这些书和课程当作强效补剂,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重新走上学习的道路,我会用一个星期来完善自己的计划和方法,届时再来反馈自己的效果,你如果也是读了很多书感觉自己没什么长进的人,我们可以一起尝试,一个星期之后再分享一下经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谢谢带给我天翻地覆,在原本秩序的生活里碎了一地。被动的强打了心智,恍惚的找不到自我,身陷漩涡,回回神,其实已到中心...
    郑欣然阅读 4,355评论 1 0
  • 一、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
    66wedding阅读 3,616评论 0 0
  • ln用于为某一个文件在另一个位置创建一个不同的链接。具体用法是ln source destination ln命令...
    ifcoder阅读 2,607评论 0 1
  • 在手机上看到一条小学生退学上私塾、搬砖锻炼身体的新闻,这名学生和他的父母都非常认可私塾式教育,而孩子的爷爷...
    桂花树下阅读 1,85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