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终点的路径——知彼解己

2022-2-18(周五  晴)day21刘书含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八章》体会 

我们在婚姻、工作以及公共服务中要学会求同存异。怎么做到呢?我们需要怎样跳出个人感知局限的范围,以便顺利沟通、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习惯五→知己解彼,就是答案,这也是双赢的第一步。假如(特别是)人们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

让他人理解你及有效表达的精髓: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

·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表达也要讲技巧:

·首先要了解别人才能获得理解。习惯五的第二部分就是如何获得理解,这也是谋求双赢之道所不可缺少的。

成熟在前文被定义为能掌控勇气和关心之间的平衡。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双赢需要熟练地掌握勇气和关心,因此合作的环境下更需要让人了解自己。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我认为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当你清晰、具体地表达想法,最为重要的是,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表达,那么可信度会大大增加。表达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会产生新的见解。

一对一沟通:

·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是你力所能及的。把精力放在影响圈,才能真正地了解对方。你会获得准确的信息,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情感账户,还能给对方提供有效合作所必需的“心理空气”。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有时甚至不必形诸言语,仅仅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动对方。人人都渴望知音,所以这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它能使你掌握真正的症结,大大增加情感账户的储蓄。

·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那么花时间了解对方将有益于今后的坦诚相待,这样一来,很多困扰家庭和婚姻的问题都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也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商业领域,你可以为雇员设定一对一交流时间,聆听和了解他们;还可以建立人力资源或者股东信息系统,获取从客户到供应商再到雇员等不同层次的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

先理解别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行动建议:

1. 选择一段你认为情感账户已经透支的关系。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描述当时的情景。在以后的接触当中,注意倾听和理解,把听到的和记录的内容进行对比。你的假设是否正确?你确实明白对方的意图吗?

2. 与亲近的人分享移情的概念。告诉他/她你这一周准备在与他人的谈话中认真倾听并寻求反馈。你准备怎么实施这一计划?这会让对方有什么感受?

3. 下次有机会观察别人交谈的时候,捂住耳朵几分钟,只观察身体语言。“倾听”他们的手势、姿态以及面部表情。哪些情感人们可以使用非语言交流?

4. 注意你是否在不断地使用自传式回应,判断你的回应属于哪一种,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还是自以为是?试着通过主动认错和道歉,针对当时的情景加入你当下的感情投入。

5. 下一次自我表达时,试着基于移情。不仅站在支持者的立场,也从反方的角度更好地描述。然后再试着让人在支持的框架中理解你的想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