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名篇万千的唐诗和宋词,小编却独爱元曲。在对情感的表现上,元曲悠扬爽利,可凄迷可泼辣,嬉笑怒骂间百转千回,充满人间烟火。读之如歌,颂之如唱,写之满纸生香。
说到元曲中的抒情名篇,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杨果的《小桃红》,以下摘录其中最共鸣的一部分——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这是一首采莲女的思念之歌,水乡烟月,泛舟孤歌,回忆往昔曾共度的时光,然而现在彼此天各一方,纵然将碧云望断,也盼不来心上之人回归,最后自嘲般感慨道,这情如莲花,藕短丝长,相逢短离恨长。
记得十几岁第一次读时,立刻被“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这句击中。纵情爱过,哪怕只有一瞬,却能铭记一生。
小编的妈妈有一位挚友,这位阿姨跟我们母女俩无话不谈。某天,我们三人一起去吃饭,那时我刚失恋,满心悲伤,咬着筷子低头啜泣,面部肌肉和泪腺像是失控了一样,根本止不住泪水流淌。
阿姨看着我哭泣的样子,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露出了同情的苦笑。她坐在对面,轻轻攥住了我的因哭泣而颤抖不止的手。我抬头看她,目光正好撞上了她的泪眼。
阿姨说了几句安慰我的话后,就开始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二十岁时交了一个男朋友,她深深爱着这个男人,爱到整颗心如春樱烂漫,命运凄苦的她在遇到他之前,人生一片黑暗。她倾尽全部地深爱着他,发誓生生世世都要与他白头偕老。
然而,他在某一天竟然不告而别,突然失踪了。她跑去问他的父母,他们对此完全隐瞒。她满城找他,却哪里都找不到。昨天还跟他手牵手,今天他竟然消失无踪了。
听着阿姨的故事,我停止了哭泣,瞪大了眼睛,问:“那后来呢?你找到他了吗?”
阿姨低着头,眼睛被埋在额前碎发的阴影里,沉默片刻后,突然爆发出哭腔:“三十年了,我再也没能见到他!三十年了!”
“就这么不告而别?”小编的妈妈万分惊异,“哪有那么荒唐的事?万一是得绝症了呢?不敢告诉你怕连累你?”
阿姨苦笑一声,像是要把灵魂咳出来,叹息道:“他什么事都没有,后来我还听说他结婚了。”
“难以置信!”小编的妈妈歪着头思考着,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不管结果怎样,至少要给句话啊,这人太没素质了!”
还没等阿姨说话,小编对妈妈说:“这种人真有,你女儿我就遇到过。很离谱是吗?但这就是他们的处事常态。”
昨天还花前月下,今天就消失无踪。恋情比死亡更无常,昨天是恋人,明天就可能变成故人。昨天告别前笑着说再见,却成了此生的最后一面。你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连一个询问的机会都不给你。
就这么凭空消失,仿佛过去那些爱与誓都从不存在。就像是做了一场梦,醒后烟雨无踪,唯有梦中百般滋味萦绕心头,如绳如咒,解不开破不掉。
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精神出了问题,怀疑他是自己在病态下产生的幻觉。但看着到他曾送的礼物,看到他存在过的那些痕迹,看到你们共同认识的朋友……才回过神来,知道这一切就是残酷无比的现实——比得知自己得精神病更残酷。
饭菜上齐,我们三人无心下咽,阿姨泪流不止,泣不成声,引得旁人纷纷侧目。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于是立刻叫来服务员,点了一道蜜莲藕给一向酷爱甜食的她。
片刻后,蜜莲藕端上,清甜晶莹,蜜色融融。阿姨夹起一片塞进嘴里,蜜藕的甜香与眼泪的咸涩,一起被她嚼碎咽下。她顾不得平素优雅的形象,大口大嚼,蜜汁沾到了鼻尖上都浑然不知。她这样子,就像是乞爱者在狼吞虎咽着眼前的甜蜜。
一口咬下,莲藕密密拉丝,洁白纤细,如绝恋后的心伤,情断仍连。
世间莲花千千万,并无一朵为情愁。只是为情所愁的人太多了,才赋予了莲花别样的意义。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抛弃,我用了三年才走出来,本以为自己很慢了。可这位阿姨,竟然用了三十年还未走出来。如今我写下这篇文章时,全程面无表情。而阿姨每每提起,还会泪流满面。
并非我比她坚强,而是她用情至深,深入骨髓,远非岁月能够抚平。
延参法师说过:真正至深的伤痛,岁月无解。唯有修行内心,才终能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