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误区——笔记不是越多越好
先明白笔记的意义——学会拎重点,帮助提高学习力/升华思想/改变外在。
笔记,不是复制他人,而是重组一切信息,为自己所用,让脑洞变成行动。
1.我是怎么想的?
—笔记如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话,它所产出的价值一定不高,而一段笔记涵盖的内容都是重点和精华时,这样我们在复习和提取时受益是最大的。笔记只求数量的话会过于冗杂,不仅加大复习难度,提取信息时往往也不会很顺畅。
2.如何做到重组信息?
—我们记下的笔记,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段内容为什么这样写?这段内容表达了哪些信息?如何看待这段内容?
得到自己的思考,思考笔记的表达意义,这样的做法就是在重组信息。
遵守3个原则,问自己3个问题。
原则/问题一:为什么会这样?
不要做文字的搬运工,去加入目的性思考,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去想明白记笔记的原因
原则/问题二:我是怎么想的?
不要只记录你看到的,要记录你想到的,如果信息只接受不思考,信息只会变成负担。
原则/问题三:我想变成什么样子?
笔记最后的用途,就是为了用来改变自己的思想或现状,只是时间反馈长短的区别。
重中之重是:当笔记完成时,能有完整的改变步骤,实现笔记有效化。
1.如何理解这段内容?
—思考:记下笔记时,我们要思考笔记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写,得出自己的想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再结合自己得出的想法,列出接下来的行动步骤。把笔记落实成行动。发挥笔记真正的价值。当我们对所记下的笔记产生思考时,能让大脑活跃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所以,笔记一定要带入有目的性的思考(个人见解)。
三层笔记法的步骤
第一步:画出框架
这是「三层笔记法」最重要的核心。
丢掉你的画笔,不要再做形式主义,用最简单的方式追求速度和质量,而不是美观和数量,效率最重要。
1.为什么第一步是画出框架?
—思考:做笔记就好比盖房子一般,盖房子一定要先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子才建得高。所以,做笔记一定要先把框架画好,框架整理得好,笔记所产生的价值才最高。
2.为什么说效率最重要?
—思考:外观和数量都只是做笔记的外在形式。精准快速的抓住重点并罗列出来进行下一步分析,这样做比外在形式有用得多,所以效率最重要(这里的效率当指的是:快速精准的抓住所学核心重点)。
第二步:填写「构思层笔记」
目的:记录个人思考的见解笔记,思考最重要!
1.为什么说思考最重要?
—思考:首先,是刺激大脑,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让大脑参与到记笔记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印象。其次,如果只记录而不思考,那么我们永远都只是在接受信息而不输出信息,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
第三步:整理「封存层笔记」
目的:封存层保存可能有用的零散资料,备用参考
1.为什么要保存可能有用的资料?
—思考:保存多余的资料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作为重点信息的参考依据。而且,随着自己思维方式的提升,说不定能从保存的资料里思考出新的想法和理解。
第四步:得出「行动层笔记」
目的:明确笔记用途,确保有落地的解决方案。
1.为什么要明确笔记用途和确保有落地的解决方案?
—思考:我们记笔记不是为了写笔记而写笔记,一定是想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获取某个领域的知识,如果只记笔记的话,那笔记就成了艺术品一样发挥不出原本的价值。其次,咱们通过笔记去解决一个问题,一定要有方案和行动,有方案无行动等于白做,无方案有行动等于在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要确保有方案有行动才能将笔记的思考和所学进行输出,知识点才能进入自己的知识库。
训练笔记的本质原因
1)学会列出重点
把书读薄又读厚,才能把新知全部内化,让大脑真正消耗重点知识。
列出重点并排序,用自己的认知阐述重点,并扩大思考范围、增加新重点,这是把笔记读「厚」的过程。
1.如何理解这段话?
—思考:列出重点就是在遵循二八原则的方法,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思考重点上,达到效益最大化。
用自己的想法去描述罗列的重点所表达的意思,思考过程既是看自己有没有理解这个重点(不理解很难思考出结果),也是在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思考过程中往往能出现重点内容之外的重点,得出其他有价值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收获是非常丰厚的。
2)尝试分析追问
注意,不要只局限于当面资料,可以「往前往后」追问。
这样前因后果的分析,能让刺激大脑深度思考,让思维变得敏捷。
1.如何理解这段话?
—思考:往前往后思考是为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观察所得出结论的表达意义。放宽大脑来思考对所得结论的全面理解。
例如:我要学习!
往前想——是因为害怕堕落,看不见未来而选择提升自己。
往后想——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选择提升自己
从前后的横向维度来分析结论。可以锻炼大脑,也能让自己对信息理解更全面透彻!
3)最后翻转想法
将前2个步骤结束后,锻炼自己创造新想法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不是让大家一盘否决之前的内容,而是确定或修正,结论的正确性和广延性,做到深度思考。
只有在反面例子也推不倒这个论点时,论点才能站得住脚,我们也才真正学会了如何做笔记、真正思考。
1.如何理解这段话?
—思考:反转思考是从一个反向的维度来思考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和广延性,从反向角度出发得出结论与当前结论进行对比,增强我们对当前结论正确性的判断
例如:我要学习
反向思考——我不学习会怎么样?——会导致颓废,大脑仍然一片空白,思维永远处于慢启动状态。
与当前结论对比发现——自己对“我要学习”更加认同与肯定。让得出的结论更加清晰。
封存笔记
笔记不是记越多越好,有用的笔记,是一份能改变现状的行
动指南。
先明白一点:真正的笔记,绝不是单纯复制书中的重点内容。
而是学会「创新」,去输出个人思考后的延伸观点,扩大自己的知识库。
一定要及时记录,灵感和念头具有时效性,一闪而过,会再也想不起来了。
重要的不是笔记框架,而是笔记一定一定要加入个人思考,内化为个人知识,并能有确实的改变步骤,让自己动起来。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吃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表面努力感动自己哦。
往深层方面延伸,记笔记也是写作、输出个人观点的过程。让自己学会系统化思考,成为逻辑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