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顾东桥书
原文
来书云:“近时学者务外遗内,博而寡要。故先生特倡‘诚意’一义,针砭膏肓,诚大惠也!”
吾子洞见时弊如此矣,亦将何以救之乎?然则鄙人之心,吾子固已一句道尽,复何言哉!复何言哉!若“诚意”之说,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作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特倡也。
注
【《答顾东桥书》】,陈荣捷注,即钱德洪序作《答人论学书》。日本版本多从之。《全书》等本则用《答顾东桥书》。佐藤一斋谓“此书拔本塞源,辩论痛快,使人惭伏无辞也。此书传播,恐或辱东桥,故为匿其姓号耳。刻此录时,东桥尚健在”云。顾东桥,名璘,字华玉,号东桥(一四七六至一五四五)。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弘治九年(一四九六)进士。曾与太监忤,下狱,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负才名,工诗。时与客豪饮伎乐。或云:“顾为阳明少嗜好词章时之好友。”参看《明史》卷二八六。《年谱》系此书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九月。是年阳明在越,九月归余姚省墓。《年谱》系南大吉《续刻〈传习录〉》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尚在此书之前一年,何以能采录此书?故两者必有一误。
②诚意,见《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笔记
来信写道:“近来学者注重外在的知识,而忽视内心的体悟,追求博学却没有一个宗旨。所以先生专门提倡‘诚意’,来对治时弊,确实是大有裨益。”
您对时弊洞见如此清晰,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呢?我的用心已经被您一语道尽,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诚意’之说,当然是圣门教人用功的第一要义,但是近世学者却当做次要的方法来看,所以要特别提出来,而这并不是我所能独自提倡的。
明代中期的学者务外遗内,现代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总有这样的幻觉,认为自己修行不够,是学习的知识不够多,认为自己身体不好,是吃的不够好。但是德性的提升是内在的提升,学富五车也有可能只是个两脚书橱,遍读兵书也有可能是赵括、马谡,皓首穷经也有可能行若狗彘,博学未必多识。吃的太多,不一定就能塑造强壮的体格,吸收不了,反而吃的一身病。
“诚意”,正是对治这一弊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