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曾力劝她不复读 2019年7月,我接到学校的通知,接着带新一届高三。上班没多久,我就看到有两个文科班的学生来报名复读。我教了这两个女生将近两年,从高一上学期末分科一直教到高二结束。她们两个高考都是考了五百五十多分,比湖北2019年文科一本线多十几分,其中一个决绝地连志愿都没有填写,完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她们口中,我得知梅同学也准备复读,她考了591分,准备去襄阳四中或者五中去复读。她正在与襄阳那边的学校联系,准备在家里休整两周就去复读。我也教了梅同学高一和高二将近两年,我对她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在网上问了好几个学生,终于加了梅同学的QQ号。询问她目前的情况,她的话很少,完全不像平时活泼的样子。她说决定去襄阳复读的,过段时间就去。 我问她填写志愿的情况,她说没有好好填写,清一色填写的北京、上海的财经政法类的高校或者专业。我问她有没有填写保底的学校,她说随便填了一个华中师范大学,勾了个服从专业调剂。 于是,我问她自己觉得高考考得怎么样。她说觉得最后一段时间没有复习得很充分,因为那段时间各种信息卷铺天盖地而来,但是高考发挥是属于正常发挥。也就说,以她当时的应考能力考591分是正常的,并没有失误。并且,我知道她并不是很擅长数学。从袁老师那里得知,高三一年她们整个寝室同学都最早去教室读书。也就是是高三一年她是认真复习,甚至可以称为努力复习的。 那么结论出来了,她很认真努力,且并不是很擅长数学,分数高于湖北省文科一本线49分,够上一个中部或者西部地区的中等或者中等略偏下点的211,为什么要选择复读呢?并且我知道她的家里情况并不太好,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复读的成本太大了。 我耐心地向她说明了这些道理,并且问她如果调剂进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个非师范类专业的话,愿意不愿意去? 她思考了一下说,如果能进去就先去读吧。我接着问她,今后想干什么。她说很久以前就在内心对自己说:如果能考上国内超一流的大学,就去读中文,延续高中的一个梦;如果不能读到最好的那几所大学的中文专业,就去差不多的学校去读能赚钱的专业。我听了以后,内心有些许欣慰,但也有些许悲壮。 我回想起两年前,有次偶然经过行政楼的一楼,看见公示栏上贴着国家级贫困生名单,她的名字赫然在列。还有一次,某个周日我在面相聚过早,听到梅同学路过这里在喊我。我抬头时,看见她身边还有一个苍老的女性,眼神有些许木然。我判断不了她的年龄,头发白了大半,她就想本地所有农村妇女一样。我看见梅同学有些许不自然,就寒暄一句“你们上街去啊!”然后就与她们打招呼再见了。我理解梅同学当时的心态,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幕,我才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尽老师的一份微薄之力,联系上她,给她不要复读的忠告。 我说:“别选择中文系了,就选择能赚钱的专业吧!你不是钟情法律专业嘛,之前填报志愿的时候,你问问我,我就会建议你填报西南政法大学或者西北政法大学,应该是可以上的。现在这个情况,我估计你服从调剂的话,能被华师录取。录取后,你要么选择调整到法律专业,要么就考个法律方面的双学位。”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谢谢老师。我希望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好,然后增加一些人生体验。” 过了几周,她果然以微弱的优势被调剂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个信息类的专业。又过了两个多月,她说她顺利参加换专业考试,进了本校的法学院。晚上睡觉前,我客观地回复她的QQ消息说:“华师长在师范类专业,法学专业并不太好哦。”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我要去上早自习,接到她的回复道:“我知道。所以大学几年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四年后考到北京或者上海的高校继续深造。”她让我去上早自习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她说她在图书馆。 我感动于她的勤奋努力。12月的武汉,天气应该颇冷了;大一上学期的新生,却有如此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我不光是感动,还从她身上得到一种能量。是呀,学生尚且如此努力,老师哪里能够懈怠啊! 我与她联系并不多,再次接到她的消息是2020年3月8日那天了,她有心地为我发来了贺卡。我的幸福是满满的…… 某天我建议她看看詹青云在奇葩说上的辩论赛,让她看看顶级优秀的法学生是什么样。她回复说,一直在看。内心很向往。 我真心希望她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能收获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一路走来不易,前路更是不易。但我的确期盼她走向成功。